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北宋人为何生男哭天抹泪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何鲜
北宋名将呼延赞形式爱国
上海最早对外贸易港青龙
古代处理“突发事件”:
北宋时《三国志》险被禁
北宋科学家沈括爱玩阴招
北宋的“老人政治”:7
北宋为何现“裸模”:诱
靖康劫难:北宋后宫佳丽
最新热门    
 
北宋被贬宰相丁谓是如何通过一把小方凳复职的?

时间:2013-07-01 14:37:50  来源:不详
体状况,只顾自己一吐为快,却不想对面坐着的,是一位已上年纪、身体也不怎么好的皇帝,自己一口气点那么多高干的名,语速又像开机关枪一样快,他哪有耐心全部听进去并用心思考?被闹得心烦意乱、头昏脑涨的宋真宗,果然失去了主持公道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索性各打五十大板,把李迪和丁谓两个宰相都给免了:李迪降为郓州知州,丁谓降为河南知府。

事情如果到此为止,虽然会给人留下玉石俱焚的遗憾,但李迪“舍得一身剐,敢把权相拉下马”的目的最终还是达到了。然而几天之后宣布的结果,却是丁谓留任原职,李迪一个人被罢相!李迪采取极端手段,绝地反击,本想把丁谓扳倒,结果对手安然无恙,却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出现这一戏剧性变化的原因是:罢相制书未正式公布之前,李迪和丁谓都加紧活动,试图恢复相位。丁卯日,李迪先后找了真宗和皇太子。而丁谓不仅自己积极活动,图谋再回中书省任职,而且他的党羽、长期担任皇帝机要秘书的钱惟演也怕丁谓一出京自己会失去援助,于是在宋真宗面前极力替他说好话,说契丹使者将至,宰相不宜变更,同时假意请求留下李迪。晚年长期患病、经常忘事且情绪老是波动不定的宋真宗,此时怒气已消,便答应让丁谓和李迪官复原职。然而,戊辰日,事情又有变化,宦官最终传达的诏令是丁谓任河南知府,李迪出任郓州知州。

己巳日,丁谓进宫,皇帝谈起前几天他和李迪争执之事时,李迪没有任何行动。他很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有复职的可能,否则很难理解,在这个时候,他为什么如此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在专制时代,祸福往往取决于消息的灵通与否,在此方面,丁谓比李迪自然具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他有刘皇后和钱惟演等人相助;而过于正直的李迪,因平时总是认死理,把愿意并有条件提供这种信息的人得罪光了,关键时刻没有人能拉自己一把,哪怕通个风报个信。

丁谓说,不是我故意争执,是李迪怨恨我,我愿留任复职。宋真宗听了丁谓的表态后,并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只是礼节性地给丁谓“赐坐”,也就是让他坐下来说话。真宗此举,既可认为是默认了丁谓的请求,也可理解为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碰到这种尴尬事,稍有自尊心的人都会感到难堪,脸皮薄的人甚至会羞得无地自容,立马僵在那儿。然而丁谓这个官场老油条,一点也不慌张,他作出的直接反应就是,认定宋真宗完全同意了他的请求,答应他留下来继续做宰相,因为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去搬墩子给他坐时(他们显然认为真宗没有答应丁谓的请求),他便回过头,十分霸道地提醒他们:“皇帝已经发话,恢复我的职务。”言下之意他是宰相,墩子配不上他的高贵屁股。工作人员只好给丁谓换来了杌子。杌子既不是太师椅也不是皮沙发,而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小方凳,无非比墩子多了几条腿儿而已。宋真宗的沉默和丁谓的霸道却给了旁人一个暗示:丁谓已经复职了。丁谓正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杌子这一木头道具,自己给自己恢复了宰相职务。

既然丁谓已经“复相”,给他的诏书也就不了了之,而让李迪任郓州知州的诏令仍然下发了,且要“即时赴任”。相比之下,李迪既没有丁谓的皮厚和霸道,在政治斗争中又不懂得适时变通,总是一味地孤注一掷,最后只能使自己孤立无援,不得不灰溜溜地去郓州做知州。虽然丁谓的做法不足褒奖,甚至有些“不仗义”,但李迪落得如此下场也不仅仅是因为遭到丁谓这类“横行霸道”人的排挤这么简单的了。职场上鱼龙混杂,我们无法决定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