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作揖拜年等渐被取代 春…
新中国的五个卯年春节(…
新中国的五个卯年春节(…
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
罗孝建:试论传播中国烹…
中国武侠小说会沉寂 但…
李景端:“经典中国”出…
回到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
魏斐德:在中国发现历史…
中国城市改名风起云涌 …
最新热门    
 
新中国的五个卯年春节(1)

时间:2011-02-08 20:57:26  来源:不详

“向阳门第春常在,富贵人家庆有余”、“门户临风迎春入,楼台对月接兔归”……一副副张贴于门楣之春联,可谓是国人“一年之春”寄托美好愿望第一位的“载体”。 今岁喜逢农历“卯”年,按照《说文》科学而诗意的解读:卯,象“开门之形”,且门开两扇;若以卯计时,为早晨五至七点,正当开“门”之际,看旭日破晓,朝晖满地,所谓向阳门第,一日之“旦”也,可称一岁之始,有谓“元旦”。新中国迈入二十世纪50年代第一春即逢辛“卯”——开“门”揖春、开“门”见喜、开“门”大吉;历五卯、六十年甲子轮回,辛卯再归,春满乾坤矣。

辛卯1951——

保家卫国 开门炮换了“手榴弹”

翻身做主 新社会赶跑“无情鸡”

1951年2月6日,岁历辛“卯”,上世纪50年代第一春叩响“门”环。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日,但这年煌如白昼、空前猛闹的除夕过后——大年初一起,南北各地却鲜见传统过年爆竹声声的气象。

原来,“一九五一年春节,是在全国人民爱国主义热潮空前高涨的时候到来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春节群众宣传工作与文艺工作的指示》),许多厂家、商铺和群众响应号召,“将预备放爆仗、鞭炮、掼炮的一笔钱拿出来,做了一件最贴切的事——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手榴弹’、‘买卡宾枪’投向敌人了。”

国人觉悟到,打仗是为了和平。上年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大会签署禁止原子武器和平宣言后,各地群众摩肩接踵参与“和平签名”的情景,被绘成多种新年画走红春节。另一幅《毛泽东时代的新儿童》,则因画面有个形似“战争武器”的玩具,受到报纸批评。

从延安带进京城的秧歌舞,上海等地围绕“保家卫国”和“当前各项具体工作”新编话剧、歌舞剧、地方戏、花鼓、快书、矮子戏,举行的文艺界春节联合大演出,占领了旧年俗阵地和游乐场,实现着“文艺与大众的结合”。 报上说,“今天人们觉悟已普遍提高,也不再浪费时间和金钱……”

不过,到一些旧式人家拜年,还能听到“上元宝茶”的叫法。所谓元宝茶,就是泡茶时放入两枚青橄榄,或配茶叶蛋作点心,因皆形如元宝,意在“发财”;而橄榄和鸡蛋又都是“大腹”(福),亦表祝福。新社会改上“一杯清茶”,沿用旧名,让人品味出年俗的陈香。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