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古代纸币如何防伪?元代…
中国西藏文化交流团与巴…
胡适称百年前中国是“睡…
人大代表周洪宇:中国应…
中国发现地球最古老原始…
专家:西北美洲人面岩画…
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
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
南京挖出两座古代“馒头…
著名编剧芦苇:中国电影…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人口梯级增长:由商周时千万到清末4亿

时间:2016-02-18 22:58:13  来源:不详
陈忠海
  中国的人口总数由商周时期的千万左右发展到清末的4亿,其过程并非等量增长,中间经历了几次反复和爬升,重要的梯级有1000万、5000万、1亿等。造成人口梯级性增长的原因,除政治、军事甚至气候变化等因素外,经济因素无疑更为重要。
  千年徘徊
  关于人口增长的规律,马尔萨斯有一个著名理论,认为人口在“无妨碍条件下”每25年会增加一倍。如果按这个速度计算,即使把西汉时期的公元元年中国人口总数假定为1000万,到公元5世纪初的东晋时总人口就会突破1万亿了,但事实上这两个时期的人口数却没有太大差别。
  马尔萨斯认为在“无妨碍条件下”人口以几何级速率增加,但生活资料却以算术级速率增加,一个是2、4、8、16……,一个是1、2、3、4……,按照这个速率,只需经过200年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达到256:9,300年是4096:13,生活资料是制约人口自然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先秦时期的人口总数一直处在低位徘徊阶段,据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夏代的人口约1300万,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到战国末期仍大体保持在这一水平,秦统一时人口总数估计为2000万左右。2000年的时间不可谓不漫长,但人口总数却基本保持了稳定,原因就是生活资料供给的约束。
  这一阶段是中国传统农业的萌芽期,出现了粟、黍等被驯化栽培的农作物,青铜农具代替了石质农具,又初步掌握了物候知识和天文历,农业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为养活上千万人口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农业生产还处在粗放和落后阶段,作物品种单一,青铜农具存在很多缺陷,缺乏水利基础设施保障,生活资料的增长受到极大制约,加上战乱、自然灾害等,人口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wWw.lSQN.CN
  农业突破
  中国第一次人口梯级出现在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国总人口数达到了5900万左右,西汉末年人口数虽然锐降,但到了东汉初期又快速回升,据《后汉书·郡国志》,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人口总数为3400万,章帝章和二年(88年)为4300万,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为5600万。
  两汉300多年间人口总数大体在5000万上下波动,较夏商周三代有了质的突破,除了统一王朝带来的社会稳定以及战争的减少外,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农业技术的突破性进步是最关键原因。
  汉代进入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期,农业由粗放逐步向精细发展,农具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铁犁壁、二人三牛的耦犁以及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先进生产工具,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耕作的速度和质量都大为提高,农作物品种也更为丰富,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的传递,大量新品种农作物被引进,对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更加重视,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历法,这些使得徘徊了2000年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质的飞跃。
  夏商时的粮食亩产量缺少文献记载,《管子》说过“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这说的是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的产量,亩产0.2钟,1钟为10石,即亩产2石。
  汉代粮食亩产量有了突破性提高,《前汉纪》谈及西汉文帝时的亩产:“今夫农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