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正文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
解密档案:美国为何没有
从巅峰到深谷:岳家军合
粟裕为何先于林、彭成为
明孝宗为何被认为是屈指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
朱德为何始终是我军无可
末代皇妃李玉琴苦等溥仪
为何中国人直到魏晋以后
最新热门    
 
匈奴为何要为难苏武让他去放牧公羊(图)

时间:2009-11-6 10:29:15  来源:网易
守光派往契丹求援,"阿保机怒其不拜,留之,使牧马于野"。韩延徽所处境遇与苏武相仿。

    如果仅是让苏武牧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就不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了,因为草原上的人的生活就是逐水草放牧牲畜,苏武只不过是适应游牧生活而已。张骞之所以名留青史,不是因为他在匈奴的生活,而是他"凿通"了西域。正是班固以猎奇的笔法记述了苏武在北海放牧公羊,并且要等公羊产乳才让回汉朝,这使苏武在匈奴的生活增添了悬念,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刚直不阿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节操。也正是这种记述给我们透露出了匈奴人畜牧业方面养羊技术的信息。

    在茫茫的北方大草原上,每当隆冬时节,呼啸而来的寒风,夹杂着雪花,使气温骤降至零下30~40度。如果按照羊的自然生长周期,夏季水草丰美时,发情交配,经过6个月的孕期,正好在"三九"天最冷的时候下羔。如何保证羊羔顺利地降生并成活,对于畜牧业生产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问题。所以前些年牧区各级政府,在冬春之际还把保子羔成活率作为一年伊始的头等大事之一来抓。当然由于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通过盖暖棚和人工配种获得了解决。可是,在古代以草原为家的游牧民族是如何解决的呢?难道他们是屈服于大自然的淫威,任凭大自然的摆布吗?

    匈奴人以牲畜作为财富的象征,贵族喜欢用"马畜弥山"、"牛羊谷量"等词来夸耀自己的财富,可是如何养羊今天已不得而知,我们可以联系后来生活在草原上其他游牧民族的养羊技术和经验,也许从中能管窥一二。

 
    继匈奴之后称雄草原的是鲜卑人。在檀石槐联盟瓦解之后,拓跋鲜卑南下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黄河流域的养羊技术和经验,虽然反映的是农耕地区的,但其时黄河流域由于五胡内迁已是各民族杂居,包括匈奴、鲜卑等在内的游牧民族都纷纷南下,开始定居下来,所以其中肯定有他们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贾思勰对羊的怀孕、接羔、保育、放牧、剪毛、防病等有十分详细的记载,他说:"常留腊月、正月生羔为种者,上。十一月、二月生者,次之。非此月数生者,毛必焦卷,骨细小,所以然者,是逢寒遇热故也。其九、十月生者,虽值秋肥,比至冬暮,母乳已竭,草木未生,是故不佳。其三、四月生者,草并茂美,而羔小未食,常饮热乳,所以亦恶。六、七月生者,两热相仍中之,甚恶。其十一月及二月生者,母既多乳,肤躯充满,草虽枯亦不赢瘦,母乳适尽,即得春草,是亦佳也。""大率十口一羝。羝少则不孕,羝多则乱群。不孕者必瘦,瘦则匪准不蕃息,经冬或死。羝无角者更佳。有角者喜相抵触,伤胎所由也。"指出了羊羔生在何时最好和牡牝羊的比例,但是如何保证羊羔生在十二、正月或十一月、二月,他没有说明。如羊的数量像典籍上所记载的,以山谷量,数目非常大时,怎样防止羝羊不乱群、不相抵,他没有提出有关的办法,只是说羝羊无角最好,这实际上是小农经济在畜牧业上的反映。

    鲜卑之后,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这些曾经称霸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何养羊,详细的情况今天已不甚清楚。但在他们之后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的养羊技术,典籍中还是略有记载的,加上调查,使我们对其养羊技术能有大致了解。

    据《夷俗记》记载,明代蒙古族所饲养的牲畜,"大抵马之驹、牛之犊、羊之羔每年一产。产于春月者为佳。羊有一年再产者,然秋羔多有倒损之患,故牧羊者每于春夏时以毡片裹羝羊之腹,防其与牝羊交接也"。与贾思勰所记农区羊羔产于冬季最佳不同,以产于春季为最好,这可能是由于草原冬季过于寒冷和牧养方式不同造成的。为了保证羊羔产于春季,明代蒙古人已知道对羊实行人工控制生育期的方法,保证羊羔出生在春天。清代蒙古族有种风俗习惯,"在羊发情季节,将种羊放入羊群时,让两个小孩骑在种羊背上,象征多胎"。透过这种风俗习惯,我们发现蒙古人在控制羊的生育期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更为科学、简便易行的方法,即牡牝分牧。平时牝羊、牡羊分群放牧,在牝羊发情时,将牡羊放入牝羊群中交配。上述两种关于明清时期蒙古族养羊技术的记载,实际上所反映的问题就是一个,即用人工方法控制羊的生育期,从而保证子羔的成活率。当然,根据贾思勰的记载,实行分牧制也不排除容易放牧和保胎、优生的因素。

    据笔者调查,直至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