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汉代历史 >> 正文
梁冀
最新热门    
 
梁冀

时间:2010-11-16 23:29:55  来源:不详
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年)八月,一颗灾星出现在外戚专政的政治舞台上,这灾星就是梁冀,它标志着东汉外戚专权进入了最险恶的境地。

外戚专政梁氏兴起

汉光武帝刘秀自称“以柔治天下”,这里所谓“柔”就是对统治集团尽可能地予宽容笼络,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皇室与功臣宿将的家族联姻,用婚姻关系来维系政治关系,企图借此巩固皇室统治,因此,东汉王朝选皇后不出窦融、邓禹、马援、梁统等功臣的家族之外。可是,刘秀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达到巩固皇室的目的,而且在皇帝身边培植了一种侵蚀皇权的强大的外戚势力。东汉王朝自第四个皇帝和帝起,就开始了外戚专权的局势,这以后,皇帝的废立直接间接都为外戚所左右。《后汉书·皇后纪》称“外立者四帝”,只是概而言之,其实何止此数。既然外戚掌握了废立皇帝的大权,他们就必然是“贪孩童以久其政”,也就是说要故意立年纪幼小易于左右的皇室后裔为帝,自章帝以下,所立皇帝最大不超过十七岁,最小的不过百日。皇帝幼小,皇太后就有理由援例临朝听政。所谓“临朝者六后”,即是窦、邓、阎、梁、窦、何六个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所依靠的势力就是外戚。一般说来,皇太后本人也无多大实权,她们将实权不是委之于父,就是托之于兄。因之与这些皇太后相联系的父兄窦宪、邓骘、阎显和梁商、梁冀父子等都相继掌握了朝廷大权。

梁冀的祖先是梁子都,原是河东郡人,可能是一个商人,为了做生意,搬到通向西域的要道附近。发财后,其子梁桥又迁回内地茂陵,在茂陵住了两代,到了梁延任西域司马,故又迁往安定郡。梁延生梁统,他是梁冀的高祖。

梁统在新莽离乱之际,曾当过酒泉太守,新莽政权倒台,西北地方势力推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为武威太守,拥兵保境。东汉王朝建立后,窦融和梁统望风归顺,刘秀待之为开国功臣。窦融因功封安丰侯,梁统封成义侯,建武十二年(36年),梁统与窦融至洛阳,窦融任大司空,梁统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并且窦、梁两家都与皇室联姻,刘秀将他的女儿午阴公主嫁给梁统的儿子梁松为妻。从此,梁家的子女就取得了选配皇后的资格。

梁松的弟弟梁竦,有二女,被选为章帝贵人,小贵人生有皇子,窦后不孕,“养以为子”,梁家私下庆喜,窦家恐梁氏因此得志,遂阴谋杀害梁氏两贵人及其父竦。章帝死,十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和帝不知自己生母为梁氏。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梁家告发窦家,说明真相,于是和帝追尊自己生母为恭怀皇后,梁竦的儿孙均升官封侯。和帝死,曾出现过邓太后和阎太后的短暂的临朝听政。梁氏曾遭到窦氏、邓氏、阎氏等外戚的压制和打击,在宦海中几度浮沉,到了顺帝时才登上了权势的顶峰。

十一岁的顺帝即位,即封梁竦之孙梁商为乘氏侯。阳嘉元年(132年)立梁商女为皇后,从此梁商地位日益显赫,阳嘉三年(134年)攫取了权柄倾朝的大将军要职。梁商虽然“以戚属居大位”,但有所约束,不敢十分专横跋扈。“礼贤下士”,优容社会名士如李固、周举等人,因而梁商的名声并不太坏。但实际上是梁商为他的儿子梁冀专权铺平道路。因为:第一,诸梁氏已布满朝廷内外,当时皇帝不过是他们手中之物;第二,梁商对为他所溺宠的儿子梁冀有意加以培植。永和六年(136年)任梁冀为河南尹,以此作为接替父职的跳板。

纨绔子弟接替权柄

永和六年(141年)梁商病死,未及下葬,顺帝就任梁冀接替父职,做大权在握的大将军,梁冀的弟梁不疑为河南尹。

东汉中央政府的机构,继承了西汉的特征,是一个双层的政权机构,它是以君主为中心,形成中朝与外朝两个政权机构。中朝即内朝,在西汉由大司马(加在大将军官号上)、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官构成。至于外朝则由丞相以下,直至六百石的官构成的。在君主专政下,越亲近君主的权越大,因此内朝高于外朝。外朝中即使是御史大夫等官犯了罪,内朝的下将军就有权议定处置。另外,还有一种领尚书事、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名称,把丞相、御史的职权也移到皇宫中来了,成为禁中的尚书。内朝的宿卫,常加上个尚书事的名称,就可以参与朝政机密。外朝的官,只要加上这个头衔,也就成了内朝的官了。因此,在两汉的行政系统中,从汉武帝以后,丞相无实权,实权在内朝大将军领尚书事的人手中。东汉朝廷中,太傅地位最高,是上公,其次便是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本来大将军在三公之下,而大将军必须有军功。西汉惟有外戚卫青有军功,即军中拜为大将军。而东汉和帝时,因为窦宪讨伐匈奴有功,也拜为大将军,位置只在太傅之下,比三公高。汉安帝时,大将军邓骘亦因打过西羌,地位窦宪一般。到了汉安帝时,梁商一生未上过战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