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汉代历史 >> 正文
飞将军李广
少年将军霍去病
史记:韂将军骠骑列传 
史记:韂将军骠骑列传 
史记 李将军列传 第四
张爱萍将军与二机部九院
率部队驰骋抗日沙场 张
“旋风”将军韩先楚 最
开国将军之最:最年轻少
郑州疑发现西汉大将军樊
最新热门    
 
飞将军李广自杀(前119年)

时间:2010-11-17 00:51:30  来源:不详

     公元前119年,汉朝与匈奴在漠北展开大战,李广因为迷路,没能及时与卫青大军会合,卫青大怒并命长史追究,李广愤而自杀.李广平日善于抚恤士卒,在普通士兵中很有威望,所以李广死后,全军将士痛哭。  

    李广,陇西人(今甘肃秦安县北),是汉代著名大将。他身经百战,以高明的射术令匈奴闻风丧胆。还在汉文帝时,匈奴入侵上郡,李广就随汉军抗击匈奴,在这场战争中,好几个匈奴首领都命丧他的射术之下,因而他被拜为武骑常侍。汉景帝时,李广又随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名声更是大振。

    李广由于机智勇敢,所以很受汉景帝器重,边境上哪儿形势吃紧,就把他派到哪儿去。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匈奴就望风而逃。匈奴人给李广起了个外号叫他“飞将军”。

    因为李广是个难得的将才,所以朝廷也很重视他。一次有个叫孙昆邪的人不无担忧地对皇上说:“李广有胆有识,天下无双,可他太自负好胜,常常硬与匈奴对抗,这样难免会有危险,那样陛下就是一大损失。”皇上觉得这话有道理,便让李广做了上郡太守,守住京城,不再派他去边关征战。 

    这段时间,李广经常陪着汉景帝出去打猎,他那百发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皇上满载而归。皇上很高兴,他曾对李广说:“可惜你生在今天,只能杀杀匈奴,陪我们打打猎,你要生在高祖那个时候,封个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

    景帝去世后,汉武帝继位,开始大规模地反抗匈奴,李广被封为骁骑将军重又挂帅上阵。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贯、李广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李广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门,直逼匈奴营地。匈奴单于听到汉军分布的情况,心中最怵的就是李广。于是他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屯集在雁门,并且布下伏兵,准备诱捕李广。李广率领汉兵,如猛虎下山,杀了无数匈奴兵。见匈奴向后溃退,便猛追不舍。结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匈奴捉得李广,欣喜异常。这时李广身伤数处,匈奴便用绳子编了一张网,挂在两马之间,将李广横卧在网上。走了十几里路,李广躺在网上一动不动,如同死去。匈奴兵以为他伤势过重,动弹不了,便放松了警惕。李广偷偷瞧见旁边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于是乘其不备突然一跃而起,飞身上了这匹马,劈手夺过弓箭,将匈奴兵推下马去,策马往南奔驰。众匈奴兵见李广夺马而逃,便聚集数百骑随后追赶。李广一面奔驰,一面回身放箭,箭无虚发,射杀不少匈奴兵,始得脱险。

    李广打了败仗,做了俘虏又逃回来,按当时的军法应当斩首。好在汉文帝从前立下了罚钱赎罪的规矩,李广才得以交钱赎罪,免去一死,回乡做了平民。又过了几年,匈奴进攻辽西郡,杀了太守,打败了汉将韩安国。汉武帝觉得还是李广能干,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李广来到右北平,都惊呼:“汉朝飞将军来了!”纷纷躲避,好几年都不敢来骚扰。

    匈奴人一逃走,边境上暂时没战事,李广常常带着将士们外出打猎。当时右北平山里有不少老虎。李广艺高人胆大,常常等老虎扑近才射箭,而且箭无虚发,一箭就将老虎射死。

    有一天,李广和将士们打猎回来,天色已经很晚,突见看见迎面的乱草丛里卧着一只斑斓猛虎,正准备向他们扑来。李广推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气,一箭射出,“嗖”的一声,射个正着。那老虎一动不动。将士忙跑过去察看动静,这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原来,李广射中的是一块巨石,那支箭就深深地插入石头之中,谁都无法拔出。众人都啧啧称奇,李广自己也很纳闷。他对准巨石又射出几箭,可箭头均被折断,再没一箭能够射入。飞将军李广箭能穿石的奇闻不胫而走,匈奴听到后更是心惊胆寒。

    后来,汉武帝又点将对侵犯边境的匈奴大规模用兵。李广作为郎中令率领四千汉兵进击匈奴。被四万匈奴精锐骑兵团团围住。匈奴此时急于消灭李广,一时间箭如雨下。汉军一面英勇抗敌,一面组织突围。汉军的箭很快射完,而且伤亡很大。李广让士兵张弓而不射箭,他自己张开一种叫大黄的硬弓,直射匈奴的将领,一连射倒好几个,直射得匈奴兵放下弓箭不敢再动。但匈奴人仍然死死围住汉军,令汉兵难以突围。

&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