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解密古代“女钱”:传说
解密中国古代阉割太监的
宋朝科举制创新中的完善
新中国一号烈士死于错杀
日记解密蒋介石为何要建
解密《诗经·国风》:诗
蒋介石情史解密:追求的
新中国唯一的一位开国女
蒋介石情史解密:当年追
解密:明太祖朱元璋为何
最新热门    
 
解密新中国最大金额的武器采购

时间:2013-06-04 16:16:32  来源:不详

  媒体盛传在习近平访俄之前,中俄签署了两份重大军售框架协议:中俄将合作建造4艘先进潜艇,中国还将向俄采购24架苏-35战机。这是时隔近10年后,中国再次向俄罗斯采购重大军事技术装备。wwW.LSqN.Cn

  近年来,中国航空母舰服役,两款隐形战机相继试飞,大型运输机运-20问世。中国航空业的成就,已引起世界瞩目。很多人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中国还要向俄罗斯购买军机?

  如果回顾一下20多年前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借鉴他国技术对发展本国科研的重要作用。

  中国战机曾落后美苏30年

  现代军事科技的变化,日益体现为“地面问题空中解决”。如今国防建设的头号重点,正是空-天力量。

  笔者从小就对空军及其战机有一种天然感情。我生长在位于北京公主坟的空军司令部大院中,在孩提时便认识50年代中国的一些著名的空军英雄,并为他们借以创建辉煌战绩的空中坐骑——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米格战机而自豪。

  中国空军钟情于苏联飞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旧中国没有航空工业,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空军只有60余名东北老航校毕业的飞行员。在如此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空军和航空工业,只能靠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援助。

  上世纪50年代,苏联按半价和成本价向中国出售了4000多架战斗机,提供了配套的航空工业设备,并派出专家协助建设,使中国能仿造出拥有先进技术[注: 先进技术正文  代表一个历史时期较高水平的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领先作用的技术。这是一个时代的和相对的概念。在前一个时期被视为先进技术的东西,以后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淘汰,而成为落后技术。]的米格-17和米格-19。

  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但赫鲁晓夫为了在战略上重新争取中国,于1961年又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样品和技术资料。

  1962年古巴发生导弹危机,赫鲁晓夫抱怨中国对其不表示支持,停止了对中国供应航空装备。

  中国空军依靠苏援,战机性能曾一度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却存在着内在的脆弱性。苏联援华的底线是不涉及飞机设计领域,苏联一旦停止供应装备,中国航空工业科研基础薄弱的弱点便显现出来,国内作战飞机的发展进入了近20年的停滞期。

  毛泽东晚年虽然提出要把尖端武器搞上去,却因极“左”的指导思想,无法提升航空业水平,60年代和70年代上马的十几种机型,都因技术不过关而下马。

  结果,中国空军战斗力水平逐步降到世界十强之外,战机性能甚至落后于周边的台湾地区和印度,保卫国家安全的战略威慑力量主要靠“两弹”(导弹、核弹)和庞大且装备落后的陆军。

  但在边海防斗争中,这一威慑却无太大作用。如南海周边国家抢占南沙群岛时,中国因歼击机作战半径不够而鞭长莫及,除谴责外难以采取实际行动来制止。

  直至80年代前期,中国空军的主力作战飞机一直还是仿50年代苏联米格-19而制成的歼-6,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拉大到将近30年。空战中主要靠技术取胜,落后一代的战机与强手交锋,会出现“找不到、打不着”的情形,甚至只能成为敌机的靶子。当时,笔者就常听一些飞行员感叹:“现在我们装备的飞机,给美、苏的三代机当靶机都不够格!”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领导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差距。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特别强调:“不管如何,今后作战,空军第一。陆军、海军、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在陆地游击战起家的众多中国领导人中,邓小平有这样的认识,可谓凤毛麟角。

  当时,中苏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空军曾试图采购英国的“鹞式”和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但因对方索价太高,加之北约的装备标准与中国的苏式标准不同,最终未能谈成。

  1986年,中国启动了自主研制歼-10的工程。

  同时,鉴于国内科技基础落后,中国又达成了同美国合作改造歼-8Ⅱ的“和平珍珠”计划。这一项目在美国启动后屡遭拖延,至1989年夏天又遭到单方面中止,中方已付出的3亿美元投入血本无归。

  也就在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苏联军方主动提出,愿对华出售先进战机。这使中方再度把引进先进战机的希望,投向刚修好的昔日盟国。

  借助苏-27

  中国战机“井喷”式发展

  整个90年代,中国引进了数以百计的苏霍伊战机及其生产线(只有发动机俄方坚持由它出口),总花费差不多100亿美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金额最大的武器采购。有人计算,这甚至超过了解放后国家对航空工业的总投资。但如全面分析,这笔钱还是花得值得的。那时,国内航空科研部门和制造业大多还停留在30年前苏联援华时的水平,在得不到西方技术而自己研制又非短期能奏效时,只有引进俄方航空技术才是捷径。

  令俄方惊讶的是,中方引进战机后,不再像1950年代和1960年代那样只是照葫芦画瓢式仿制,而是消化其技术并在借鉴基础上创新。

  这个跨世纪的宏大项目,不但满足了中国空军升级战斗机的急迫需要,也为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赢得了时间,同时为发展第四代战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27、苏-30的引进,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空军的第一次现代化跃进后,空军历史上第二次现代化的重要起点。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