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荡平割据光武中兴
  • 楚汉相争胜者为王
  • 司马效曹三国归晋
  • 谋权位曹氏代汉
  • 篡汉立新王莽专权
  • 启承父位家天下
  • 挥师南下满清入关
  • 扫清权路明朝创建
  • 兵戎相见元主中原
  • 剪天群雄唐宗一统
  • 最新热门    
     
    秦王赢政吞并六国

    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安国君(即后来的孝文王)被秦昭王立为太子后,子异被大商人吕不韦认为是奇货可居,开始帮助其策划入主东宫事宜。当时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而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无所出。吕不韦便教子异极力结交华阳夫人,走夫人路线。华阳夫人本是楚人,子异便更名为子楚,着楚人服饰,习楚人风俗。吕不韦又不惜重金,购买了大批奇珍异宝,以子楚的名义送给华阳夫人,并说子楚如何景仰、思念华阳夫人,意欲认作干娘。华阳夫人也正为无子发愁,担心日后年老色衰而见弃,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华阳夫人枕边吹风,说子楚如何聪敏仁德,要求收为义子、立为嫡嗣。安国君被侍侯得五体通畅、飘然欲仙,自然是满口应承。吕不韦的买卖大功告成。为进一步控制子楚,确保将来能执掌秦国权柄,吕不韦进一步加大投入。他忍痛割爱,让自己美艳绝伦且已怀有身孕的爱姬去勾引子楚,子楚见后,果然心驰神往,纳为夫人,后生下一子,即为赢政。

    公元前249年,子楚果然如愿以偿,继位为王。三年之后,即公元前246年,赢政以13岁的年龄登基为王。孝文王即位后,吕不韦即被任命为秦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户10万。赢政登基后,更被尊为“仲父”,与昔日爱姬、今日太后共掌朝政。随着年龄的增长,赢政渐渐通晓事理。皇太后盛年丧夫,欲望甚炽,吕不韦担心长期与太后偷情,事泄受累,不仅危及自己的-前途,使自己当年的巨额投资化为泡影,而且有可能身首异处,性命不保。为两全计,吕不韦亲自回到邯郸,物色一名云雨高手嫪毐,以补充后宫“宦宫”为名,进献给太后,以替换自己。嫪毐果然不同凡响,太后一试即爽,十分满意,从此外仰吕侯主国政,内有嫪毐不寂寞。然而,太后、吕不韦、嫪毐三人长期-乱后宫、把持朝政,却引起了秦王赢政的极为不满。为君王者,最担心大权旁落,被人架空,而嫪毐仰仗太后这座靠山,酒后与人争斗,口出狂言,泄露了与太后生有二子的天机。秦王闻报,立即派人捉拿嫪毐及其党羽,将嫪毐处以车裂之刑,将吕不韦逐出都城,将太后迁至咸阳宫,令终生不得相见。为消除后患,又杀死嫪毐与太后所生二子,将嫪毐党羽或处死或发配,逼吕不韦自尽身亡。取得宫廷权力斗争的胜利后,秦王赢政得以大权独揽,开始实施他扫平诸侯、统一天下的雄才伟略。

    当时,帮助秦王出谋划策的,是客卿李斯。李斯本是楚国人,曾师从荀卿,学习治国方略。学成之后,见六国日衰,秦国日盛,秦王有并吞天下之心,于是前去投效,寄靠在文信侯吕不韦门下为舍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吕不韦对李斯的才华十分赏识,于是提拔他做了郎,让其随侍左右,使李斯有机会得以随吕不韦一起谒见秦王。一次,秦王赢政问起时局,李斯分析道:“凡夫俗子,总是错过机遇。成就大事的人,则应该抓住对方的要害一击成功。从前,秦穆公成就一番霸业,但终究没有吞并六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六国的力量还很强大,而周王朝在诸侯国心目中还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尽管春秋时五霸相继得势,但都一直尊奉周王朝,没有一个人能取而代之。从秦孝公以后,周王朝的地位自益衰微,诸侯互相发功兼并战争,潼关以东演变成了六个较大的诸侯国。秦国趁机对六国蚕食鲸吞,到庄襄王时,已历六世。现在诸侯都惧怕秦国,就象秦国的郡和县一样服服贴贴。如果凭借秦国雄厚的实力,再加上大王您的绝世才华,扫灭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实在易如反掌。能否成就万世功业,往往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如果现在不趁势出击,等到六国重新强大起来,即使大王您有黄帝那样的才能,也会无功而返”,秦王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任命李斯为长史,不久又升任客卿。按照李斯的计谋,秦王赢政派出大批使者奔赴各国,对各国的贤能之士能收买的就收买,能结交的就结交,至于那些对本君主忠心耿耿、不为财宝所动的人,则派杀手行刺谋害,以此来削弱六国力量,为军事进攻作好准备。正当李斯准备大展宏图、帮助秦王成就帝业时,秦国发生了一件事,差点使李斯功亏一匮。

    当时,秦王赢政接受李斯的建议,广泛招纳各国的人才,其中有一个叫郑国的韩国水利工程专家,慕名前来投靠,奉命在关中开凿了一条长300多公里的渠道,即闻名后世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400万公顷。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一些秦国的贵族和大臣认为,郑国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他帮助秦国开凿河渠的目的是为了以此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秦国无力向东进攻六国。这些贵族和大臣进一步向秦王赢政建议,把各国来秦投靠的人员一律驱逐出境,以免其中的间谍为害秦国。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近乎荒唐的想法,秦王

    赢政竟不辨是非,表示同意,下达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这事关秦国人才资源和发展大计的关键时刻,李斯毅然挺身而出,上书秦王赢政,痛陈逐客的弊端。在著名的《谏逐客疏》中,李斯首先用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重用“客卿”而取得的巨大成功来印证外来人才对秦国的贡献和作用;接着指出秦王在“色乐珠玉”方面不分国别、产地广泛引进,而在用人方面“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是“重物轻人”,极不可取;最后李斯得出结论:“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如果秦国“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的一番饱含哲理、充满-的言词,使秦王赢政顿时醒悟,立即废除了逐客令,并升迁李斯做了廷尉,从此对李斯言听计从。

    对秦王赢政的思想和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起到重要作用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则是韩国人韩非。韩非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韩非见韩国国势日衰,屡次上书韩王,陈述自己的治国方略,但韩王对此置之不理,令韩非十分伤心、失望,于是埋头著书,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韩非的著作很快传到秦国,秦王赢政读到《孤愤》、《五蠹》,对作者的-主张和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叹息说:“我要是能见到这些书的作者,同他一起纵论古今,那该有多好!”李斯于是向秦王详细介绍了韩非的情况,并极力加以推荐。为了能得到韩非,赢政派兵大举进攻韩国,明确提出以韩非为人质作为秦国停止进攻的交换条件。韩王安见自己不悄一顾的韩非竟有如此大用,大喜过望,马上派人将韩非送到秦国。韩非到秦国后,日益受到赢政的宠信与重用,皇恩浩荡,逐渐有超出李斯之势。李斯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当初自己鼎力推荐韩非后悔不迭,于是编造谎言,罗列罪名,诬陷韩非身在秦国心在韩,实为韩王派来的间谍,劝秦王将韩非打入牢狱。为杜绝后患,李斯又派人将韩非毒死牢中。后来秦王赢政又想起韩非的才华和为人处事的种种优点,欲重新加以重用,但为时已晚。秦王后悔不已。韩非在秦国虽然没能善始善终,但他的思想和-主张都被秦王悉数采用,成为秦王赢政得以扫平六国、攫取王权的锐利武器。

    同秦国的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方六国统治阶层日益腐败无能,人民的贫困日益加重,衰颓的国势已无法挽回。于是秦国抓住时机,以破竹之势,仅用短短10年时间,就轻而易举地把六个王国全部征服。

    秦王赢政首先瞄准的目标就是韩非的祖国——六国之中实力最弱、国势始终没有振作过的韩国。韩非死后第三年,即公元前230年,秦国军队攻陷韩国首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韩国最后一任国王韩安投降。韩国的灭亡在诸侯国中引起了极大恐慌。秦王赢政利用赵国国王赵迁生性多疑的弱点,很轻松地设下一个离间计,就让赵迁替自己扫清了消灭赵国道路上的唯一障碍——把忠心耿耿、唯一可以挽救赵国的名将当作卖国贼处死。同所有铸成大错转眼就翻然醒性的人一样,赵迁的后悔已经无济于事。公元前228年,秦王派名将王翦率军大举进攻赵国,无所凭据的赵迁只好纳城投降。但赵迁的哥哥赵嘉不甘心赵国就此消亡,向北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集结残余军队,继续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灭掉燕国之后的回师途中,攻陷代郡,赵嘉-,赵国彻底灭亡。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诸侯国一筹莫展。燕国太子姬丹认为秦国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地发动侵略战争,主要是秦王赢政的个人野心太大,因此,只要除掉了赢政,诸侯国就会相安无事。于是,经过一番细心策划,姬丹导演了一出荆轲刺秦王的悲剧。

    公元前227年,荆轲到了秦国首都咸阳(今陕西西安)。按照既定方案,荆轲作为燕国的使者,拜见秦王赢政,假意请求燕国与秦国合并,向赢政献出燕国的地图。当地图展现到末端时,一柄短小而锋利的匕首出现,荆轲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赢政的袖子,正要说话的时侯,赢政奋力挣脱了荆轲的手,绕着柱子奔逃,荆轲在后面追赶。赢政拔出腰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栽倒在地上,勉强坐起,把匕首掷向赢政,击中铜柱,赢政再用剑砍,荆轲用手去接,五个手指齐刷刷落地。秦王的卫士一拥而上,荆轲死于乱剑之下。

    姬丹派刺客谋刺的作法激怒了秦王赢政,秦国大军立即向燕国发起惩罚性攻击。第二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陷燕国首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姬喜向东逃到襄平(今辽宁辽阳)。秦军继续追击,姬喜不得已,只好忍痛把太子缢死,将头献给秦军,秦军这才撤退。但秦王赢政也并不想让姬喜苟延残喘太长的时间。在公元前225年和公元前223年分别灭掉魏国和楚国,解除后顾之忧之后,赢政得以腾出手来,于公元前222年派大军向北扫荡,进攻襄平,生擒姬喜,燕王国终于寿终正寝,六国之中,只剩下了一个孤零零的齐国。

    齐国一直同秦国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秦昭襄王时,因报国无门反遭陷害的魏国人范睢向秦国赢稷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对一些距离较远的国家,一律笑脸相迎,而对跟自己接壤的魏、韩、赵三国,则断然诉诸武力。齐国由于距离遥远,暂构不成对秦国的威胁,因此,自“远交近攻”政策提出以来的50多年里,齐秦两国的邦交极为敦睦,政府使节和民间商族,络绎于途,十分密切。公元前237年,齐王田建应邀访问秦国,赢政用极尊贵的礼节欢迎他,在首者咸阳设置盛大筵席,秦国的高官员和各国使节,匍匐在田建脚下,诚惶诚恐,不敢抬头。田建对此深为感动,当场与赢政对天盟誓,结为异姓兄弟,齐秦两国也能为最亲密的兄弟之邦。齐国派到咸阳的使节,每个人都得到亲切的招待和各种贵重的礼物,无不心花怒放,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为了秦国利益的代言人。秦国也派出大批使节到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一边游说齐国大臣,一边用重金引诱他们腐化堕落。因此,齐国对任何形式的合纵对抗行动,一概拒绝加入。而且,每逢秦国征服一个诸侯国,田建就派特使前往祝贺。当各诸侯国为抵抗秦国的进攻,为保卫祖国殊死血战之际,只有齐国隔岸观火,置身事外。而当东方六国中的五都被秦国后并之后,齐国才感到大事不妙,但一切都已太迟。公元前221年,秦国断然抛弃了与齐国几十年的“传统友谊”,没给齐王田建太多的反思余地,大军矛头直指临淄,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将齐国轻松拿下,统一大业就此完成,赢政也由“秦王”升格为“秦始皇”,成为天下的共主、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