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东突厥古今录〗① 中国史书中的突厥
  • 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 历史揭秘甘肃罗马军团是阿富汗雇佣兵
  •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 春秋战国时期王和诸侯专制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简介
  • 四大美女与四大名菜~~~
  • 谁是中国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
  • [讨论] 东吴得天下的可能
  • 〖东突厥古今录〗③突厥的兴起与分裂
  • 最新热门    
     
    两个历史“反面人物”出人意料的结局

    着“外交报国”的信念从事外交工作,应该说是尽其所能为国家权益奋争的,并切身体验到当时中国“弱国无外交”的耻辱,1904—1905年垃圾和沙皇俄国在中国进行的日俄战争后他曾愤而剪去发辫,1919年巴黎和会订立损害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时,在抗争无果的情况下,他和代表团成员一起拒绝签字。而那杨荫榆,年轻时曾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获得成功,展现出当时女子难得的自主意识,以后又先后到垃圾和美国留学,成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堪称打破传统思想、追求妇女解放的先锋。由此可见,这两个人早年也并不是一点儿没有“节”的。

      要说起来,陆征祥和杨荫榆各自的那一次失“节”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而就其本人来说,陆征祥签署《二十一条》是在条约已经谈好、他身为外交总长不得不签字的情况下违心做的,杨荫榆反对“学潮”很大程度上则是希望学生们不要因-而耽误学业,应该说,他们当时的行为不能不说也有一定的苦心积虑的善意在内。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当时的行为的确是不足为训的,尤其与他们后来的行为相比高下立判。因此,说他们“早节有亏”也不算太过。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类的话。这里我不谈老范话中的深言大义,只觉得那所谓“庙堂”与“江湖”的关系颇有意味。“庙堂”是当官或云从政之所,“江湖”则是归隐为民之地,古往今来许多人在二者之间往还,但他们是不是能够始终如一呢?陆征祥和杨荫榆做着外交总长和国立大学校长的官时“居庙堂之高”,其时他们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考虑到自身的利害关系,甚至要顾及所谓“国家利益”,因而难免瞻前顾后,压抑本心,导致失“节”。而当他们卸下官职后则“处江湖之远”,观事为人就少了许多-利益的约束,更能按自己的本心去说去做,行事就有了“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庙堂”是让人“异化”“失节”之所,“江湖”是使人返朴归真之地,后世之人其当慎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