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在“人人平等”还是“族族平等”问题上。。。
  • “中华民族”刍议
  • 古人有民族意识吗?中国古代是否是民族国家?
  • 中国等于共和国吗?中国、中国历史是什么?
  • 痛批“版图中国论”,恢复“文化中国”
  •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简介
  • 四大美女与四大名菜~~~
  • 谁是中国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
  • 两个历史“反面人物”出人意料的结局
  • 蒙 古 族 人 名 对 照 表
  • 最新热门    
     
    历史学方法论的争论

    还是不是“民族英雄”?“满清入关”是兄弟阋墙等等。

    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的“民族英雄”学习的是什么?当然不是英雄的具体言行,如果现在还有人学习岳飞的武艺保家卫国,建立岳飞的功绩,岂不是笑话了。而是其“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却不会过时,要大力提倡。

    讲“民族团结”应该实事求是,历史是怎样的,就应该怎样讲,做到不讳言,不夸大。

    2、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A、乖论1:我们现在当然不应该再以东晋人自居,再以宋代人自居。总而言之,我们是现代人,不能以古人的“中国”为中国(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

    这话比较隐讳,但是从谭上下文来看,他就是胡适所说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于是他理直气壮的按自己的需要定义“历史上的中国”。

    这种错误来源还在于,对中国继承的主体搞不清,认为“中国”随着是领土变而不断发生变化,领土变伴随着民族变。 那么中国到底是民族传承还是领土传承? 是领土重要还是文化是民族国家的根本? 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中国传承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中国的真正灵魂。当然是民族,民族文化和精神。民族消失领土还有什么意义。历史证明领土消失民族还能复活,文化消失绝没有复活的可能了。

    B、乖论2:

    历史学是以现在为终点对过去的总结。我们不可能预测未来。所以现在,我们承认蒙古国(外蒙古)在中国之外。但如果今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那时候的人们恐怕会有不同的理解。 历史学容不得任何对未来的假设,那是不严肃的,历史学只能以现在为终点。对于仍然在发展变化中而无法肯定其未来走向的事态,我们不能称之为“历史事实”,我们只能用我们现在的“历史观”去解释、去判断。要允许我们推翻前人的历史观,也要允许我们的历史观被后人修正。

    以将来论史论现在,那就是基于一个并不存在的基础,假想中国日本统一成一个国家了,甚至全球统一成一个地球族了,以将来的时代观点来解释现在的人物事件。 这种推理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的前提是假设。

    这里反映的问题是历史能不能假设,未来发生的历史还有抗战史能否和过去发生的历史对比?

    关于历史和未来能不能假设,请参考张绪山的《“假设”的历史与历史研究的“假设”》。只要对历史进行评论,只要谈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就离不开假设。任何评论都隐含着一种“假设”,即历史事件不发生之假设。英国纳格尔说:“一切经验科学的陈述在性质上都是假设的,科学的任务并不仅限于记录观察的结果”,历史学作为经验科学,是不可能离开假设的。

    在西方史学界流行的计量学派,他们的史学方法就大量使用了“反事实假设模式”、“选择性虚拟模式。”。作为“历史现象和过程的模式”的对比。这种方法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这里还有一个“假设”有没有价值的问题。“以将来论现在” ,以现在来论历史有没有必要?

    举个例子,在抗战时,大家对“不抵抗主义”发表看法,那么只能从假设来判断。而这种假设又是基于“历史经验”的。这种假设的意义就是中国大多数人选择了抗战。而对于抗战必胜的信心也是来自“理想”和信念,而这又是基于假设的。 我们应该懂得只要是人就应该有理想有奋斗目标。

    难道说抗战将士不是以明天的胜利来激励抗战的决心吗?如果不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被子孙后代的怀念!如何能激励斗志而去抗战呢?

    只有想不到未来的人才会去及时行乐。 这能说是“现在不影响将来吗?”其实也不是将来,而是现在,不抵抗就是日华融合,这就是现在而非将来。

    如果不抵抗也有理,那又何必抵抗呢?如果我们都持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 那么历史评价就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有一番振聋发聩的话:“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

    这就是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研究历史就是要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指导将来,那一步离得开推理和假设?

    C、乖论3:历史是对我们今天的人而言的,不是对死了的人而言的,所以就研究历史而言,历史是一条射线,即从今天射向过去,是以现在的人的目光回顾过去,只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研究。
    这是“满遗”们常用的一个观点,根本点在于他们信奉的血统论。

    这种观点就是所谓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观点,如果NAZI获胜,就是正义的,如果日本人打败中国就是大东亚圣战万岁。所以现在日本人不服气,因为他们并没有输给亚洲国家,是他们的战略失误招惹了美国。于是敢于一次又一次的翻案。

    用现在去解释过去,现实的存在是绝对的历史的必然,是绝对合理的。不符合现在情况的历史就该被否定掉。这是赤裸裸的实用主义,是精英主义加种族主义者的观点。如果希特勒杀光了犹太人,希特勒就没有什么种族屠杀之罪了。太平洋岛国有的部落被西方殖民者屠杀干净了,还有印地安人,这些死鬼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他们的死都是历史的必然,都对今天无意义。

    第二,如果按这种方法研究历史,“历史是一条方向相反的射线,是站在今天回顾过去“那么到底是站在谁的角度回顾过去呢?从上下文分析,他们不会去站住人类角度去回顾过去,虽然自称是站在中国各民族的角度去回顾过去,那么如果把这种研究方法推广世界, 那么自然会有美国人有美国人的历史观,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历史观,历史因我存在而存在,历史为我喜欢而喜欢,以我厌恶而厌恶。抹煞历史事实,歪曲历史真相就应该成为各国公认的圭臬。

    第三, 实际上马克思认为人在这个社会上,站在阶级和集团利益的立场是不可避免的,难道他们真的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吗?真的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利益吗?什么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团结?大家也能分析出来,他们不过是站住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立场上去看历史。那么他真懂得某个少数民族的真正利益所在吗?回答还是不。版图虽大,但是立足点只有一个,他们的立足点是实实在在的,就是他个人自己的位置。用这个位置看待整个世界,看待整个历史。 历史发展到我的存在才正确,才有意义。可以说这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观点。这种人在社会、在任何场合都是极端自私的形象。

    第四,这种历史观,除了主观唯心主义外。还必然带来命定论,机械论。在这种人眼里历史是不存在偶然性的。历史的发展目标就是一个,就是现在我所处的位置。他当然不会去考虑历史发展的其他可能性,那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就是绝对的没意义,没有考虑研究的价值, 只有我是实实在在的最可贵的实在,一切研究就从我的位置出发。服务于我现在的存在。所以过去的历史发生都是必然事件。能让我存在的因素就是好的因素,就是正义的历史事件。

    3、看待历史到底该不该有立场,立场站在哪里?

    有人问:如果全球统一为地球联邦,那么地球历史上的一切战争是否是地球人之间的战争呢?这能否作为指责地球历史上各国反侵略的论据呢?又或者说我们能否以此来嘲笑屈原的行为呢?

    假设如果世界大同了,那么国家和民族也就消亡了。在这种情况下谈什么侵略,“民族英雄”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失去了已往拥有的价值,就如同我们现在去看到的原始人的部落战争。但是“正义和非正义”却仍然是我们判断历史的依据。 但是世界真能大同吗?民族和国家真的如你想象的会消亡吗? 只要民族和国家还存在一天,我们仍然要歌颂“民族英雄”。

    那么他们要问了:“你这不还是用现在看过去的观点吗?”不完全对,关键是立场,要站在历史、今天以及未来人类进步和发展的立场上。站在文化的立场而不是领土的立场。站在文明立场上而不是野蛮的立场上,站住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要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因为人类一直是要求进步、发展和文明的。这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价值。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当然是我们的出发点。


    三、事物的性质由谁来决定?

    有人这样反问,汉族可以向外拓展,可以以战争手段扩大疆域,可以强迫其他民族和汉民族融合成一个中国,为什么其他民族同样做就不行,就不是中国?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方面发生变化了,事物的性质自然就变了,该事物就不再成为该事物。中国之所以称其为中国,是由于信奉华夏文明的华夏民族,而不是因为国土或者其他什么,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矛盾冲突时,要保持事物的性质,当然是强干弱枝,站在事物的主要方面。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始终是文化和生产力最先进的民族,代表着当时世界的最高文明。在任一历史时刻以其为首代表了整体的中华民族的利益和根本要求,代表了除入侵者之外的所有少数民族。在这种外族入侵的关头,作为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的观点,当然要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绝大多数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出发。所以站住汉族立场上有什么不对呢?

    四、概念的固有性和流变性:

    常见的错误史观是以概念的流变性否定其固有性。

    1、借口“中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曾经演变过,于是否定这个词汇已经演变成的固有属性这个事实,任意修改。

    2、强调吸收性,融合性是华夏民族的特点,但是否定其具有固有属性。将蕴育期等同于成熟期,否定华夏文明已经是成熟的文明,否定文明和野蛮的巨大落差, 否定汉族是已经成熟的民族。 比如他们说:黄帝、炎帝、蚩尤都不是一族,舜是“东夷之人,周是西狄之人,那时既然汉族能融合,为什么歧视蒙、满?他们把部落、部族融合等同于民族战争。所以他们认为蒙元、满清不算入侵。错误的把部族融合和民族入侵等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