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在“人人平等”还是“族族平等”问题上。。。
  • “中华民族”刍议
  • 古人有民族意识吗?中国古代是否是民族国家?
  • 中国等于共和国吗?中国、中国历史是什么?
  • 痛批“版图中国论”,恢复“文化中国”
  • 历史学方法论的争论
  • 儒家指导思想下的民族政策兼谈“棘人”消亡
  • 痛批文史界的“歪理邪说”,恢复“文化中国”史观
  • “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这一命题是伪命题
  •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 最新热门    
     
    古代中国的治世与乱世

    以忠直、或以干练、或以文才、或以武勇,各尽所能,效力于太宗,以至人才济济,文武荟萃,成为贞观之治实现的重要因素。太宗极为重视吏治,慎择刺史亲民,执法务求宽简,提倡节俭,抑制旧士族势力,并大兴学校,盛开科举,笼络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庶民地主广开参政之门。太宗致力于巩固边防,安抚边疆各族降众,广设羁縻州府,缓和了西北、北边的边患,民族间的交往得到加强,因此,北方各族尊太宗为“天可汗”,并开辟“参天可汗”道,以加强羁縻府州同中央的联系。太宗在兼容并蓄、开明开放的民族思想指导下,推行的和亲、团结、德化的民族政策,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在汉藏友好史上意义深远。贞观年间一系列的-、经济、军事措施,效果显著,“贞观之治”所造就的盛世升平景象,史家经常与汉代的“文景之治”相媲美。贞观后期,太宗屡兴营建,日趋骄逸,又连年用兵,亲征高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纳谏、用人、执法等方面不如前期。因此,“贞观之治”是有其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性

    开元之治与唐代的全盛




    我们习惯上将一个美好的时代称为「黄金」时代,皆因黄金是贵重的宝物。这种时代亦曾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例如汉武帝的盛世,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前期年号叫开元(公元713年-741年),后期称天宝(公元742年-756年)。开元年间,玄宗政绩粲然可观,史称「开元之治」。这是唐朝社会经济和国力发展臻于极盛的时期,它承继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治绩,使唐朝的国势发展到巅甙。

    玄宗执政后,注意任贤纳谏,澄清吏治。他先后任用姚崇、宋、张九龄等贤相;规定内外官吏迁调之制,选部分京官外调为都督、刺史,而地方官吏中表现优异者则提为京官;又令各道采访使巡视地方,整饬吏治,加强中央权力。在经济上,玄宗即位之初自奉甚俭,又令各地不得开采珠玉、制造锦绣,使武后以来后宫奢靡之风有所改变。由于开源节流,国家财政日益丰裕,仓库充实,物价平廉。为了撰拔人才,玄宗还亲自在殿廷复试吏部新放的县令,对儒士甚为优礼,并令臣下访求遗书,得图书近五万卷,使科技文化大放异彩。在军事方面,玄宗改革兵制,招募壮士充当京师宿卫和镇戍边地,又在边镇重地设节度使。

    由于玄宗的励精图治,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库充裕,民生安定,国威远播。唐代盛世至此进入了光芒万丈的时代。

    吴楚七国之乱
     汉初年,高祖刘邦大杀功臣,铲除异姓王。
    又以兄弟少、诸子年纪小为理由,大封同姓为王,
    为诸王叛乱埋下祸根。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
    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
    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
    权。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
    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政权。景帝采纳了晁错
    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
    激起请王强烈反对。汉景帝三年(公元前年)
    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
    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景帝有些慌张,听信馋言,诛杀晁错,但诸
    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
    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
    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
    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得
    很多,只得败退。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
    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
    也战败-、被杀。这时候,历经三个月的七国
    之乱遂被平定。
      七国之乱的平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
    祖分封同姓王所引起的矛盾,巩固了汉王朝中央
    的统治,并为日后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
    侯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八王之乱]

      晋永平元年年(公元291年),贾后先命楚王司马玮杀杨骏及其同党,将他在朝中的势力彻底铲除。以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辅政,后又让楚王伟杀司马亮及卫灌,随即又矫诏杀了司马玮。贾后独霸朝野。
      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末,贾后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又将他毒死,为自己长期专权扫清了障碍。这时,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并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三日,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赵王伦攻占洛阳的第二年(公元30年)废帝自立。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联兵向他发起进攻,杀了赵王伦,拥惠帝复位,齐王冏辅政专权,大作-威,引起义愤。长沙王乂和河间王颙又联兵攻冏,冏兵败被杀。长沙王乂独掌朝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间王颙又联合成都王颖进攻长沙王乂,颖得以独断朝政。这年底,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义,义兵败被杀。司马越奉惠帝之命攻打颖,失败后,颙乘机攻占洛阳,独揽朝政。晋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司马越又一次起兵败颙,颙与颖相继被杀,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晋惠帝中毒而死,司马越另立司马炽为帝,即晋怀帝,自掌大权。“八王之乱”至此方告结束。
    八王封国略图西晋

    [侯景之乱]

      侯景在没有攻下建康之前,曾立萧正德为
    帝;将建康攻陷后,他将与其狼狈为奸的同党一
    脚踢开,废萧正德,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
    五月二十七日,立梁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
    帝。六月二十九日,侯景杀害萧正德,自己独揽
    大权,为害江南。
      第二年(公元549年),梁改元大宝。侯景为
    了牢牢控制住朝政,不断地给自己封官。大宝元
    年(公元550年),侯景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
    督“-”诸军事。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侯景
    不仅滥施酷刑,而且还四处出兵征战。他派兵攻
    下吴郡、吴兴、三吴等地后,大肆劫掠人日卖
    到北方,使这些原本安居乐业的人民几乎死尽
    散绝。
      十一月,侯景废梁简文帝,自己称帝,改国
    号为汉,年号为太始。大宝三年(公元552年),王
    僧辩、陈霸先率军连连击败侯景军队,进驻建康
    城下。侯景见势不妙,与心腹几十人仓皇东逃。
    四月,侯景被梁将追及杀死。侯景之乱对生产造
    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富庶的江南白骨遍野,十室
    九空,田地荒芜,经济凋敝。

    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末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八年之久的叛乱。

    节度使置自睿宗时,仅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玄宗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将节度使增为十个,他们除管军政外,又兼管本道民政及财政,权势积重。玄宗统治后期,-败坏,中央军备空虚,天宝元年(742),全国兵数为五十七万四千余名,边兵竟占四十九万。安禄山即在此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下起兵叛唐。  安禄山于天宝元年任平卢节度,十载,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兵力雄厚。他洞悉长安朝廷腐朽、实力空虚的内情,又因与宰相杨国忠争权,遂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起兵。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逃或降,或被擒杀。叛军军锋迅速指向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唐玄宗派遣大将封常清到洛阳募兵六万,这些兵未经训练,很快为叛军击败,洛阳失陷。封常清与驻屯陕州的大将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诬辞,杀死高、封两人,起用病废在家的大将哥舒翰统兵赴潼关。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令部将史思明经略河北。
    洛阳失陷后,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与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起兵讨安禄山,并号召诸郡响应。河北人民不堪忍受叛军的残暴行为,自发组织队伍,多者两万,少者万人,抗敌自保。此时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军出师河北,屡获胜利,河北的民众武装也参加到郭、李军中;河北十余郡多杀叛军守将,重树唐帜,切断了安禄山军队前后方的联络,使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军心动摇,安禄山甚至想放弃洛阳逃回老巢。唐朝很有讨平叛乱的希望,但杨国忠猜忌驻防潼关的哥舒翰,不采纳他关于据险坚守以待敌内变和由郭子仪、李光弼引兵北取范阳覆敌巢穴的建议,怂恿玄宗促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十五载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兵,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仓皇逃往成都,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杀宠幸的国忠从妹杨贵妃。马嵬民众遮道留玄宗,玄宗不从。太子李亨留下,遂即奔往朔方节度使所在的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同年七月,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是为肃宗,改元至德。

    安禄山遣部将孙孝哲入长安,自己仍留洛阳。安军在长安杀安禄山仇视的政敌及其家属;对投降的官僚则迁到洛阳,授以官爵。又大肆搜括民财,弄得民间骚然不安。百姓日夜盼望唐军的到来。他们时常杀叛军官吏,遥应官军,使叛军穷于应付,连长安西门以外都控制不住。叛军将领日夜纵酒,专以声色财贿为事,已无再进取之意,致使唐军得到了重整军备、调集重兵的机会。 

    在此前后,唐将领鲁□守南阳(今河南邓县),被叛军围攻一年(至德元载五月到二载五月),后退守襄阳,阻挡了叛军向江汉地区侵扰的道路。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张巡在老子庙誓师讨贼,得到数千吏民的支持,转到雍丘(今河南杞县)坚守十个月,最后到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与太守许远合兵,又苦守十个月,(至德元载十二月到二载十月),保卫了江淮地区。睢阳失陷时,张巡等壮烈牺牲。鲁□、张巡等的抗敌斗争,使唐军赢得了时间,并保障了江南物资对唐廷的源源补给。 

    长安失陷后,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步骑五万自河北至灵武,壮大了朝廷的声势。河西(今甘肃武威)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的兵也来会合。唐廷又得到回纥(见回鹘)、于阗及西域诸族的援助。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李光弼坚守太原,屡败敌军;郭子仪收复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解除了侧面敌人的威胁,为收复两京做了战略的准备。同年九月,广平王李□(后为唐代宗李豫)与郭子仪统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自凤翔出发,攻克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相州,今河南安阳)。此时,留在范阳的史思明不愿受安庆绪的节制,以所统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但唐廷对他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事泄,史思明遂反,与安庆绪遥相声援。眼看就要扑灭的战火又重新燃起。 

    乾元元年(758)九月,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二十余万(后增至六十万)讨安庆绪,声势虽大,但无统一指挥,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辖之。初期还有进展,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六十万众溃于城下。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上元二年(761)二月,李光弼攻洛阳失败。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次年正月又逃往范阳,为其部下所拒,穷迫-,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始告平定。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战乱虽平,安史部将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蕃对唐的侵扰也日益频繁,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从此结束了

    三藩叛乱]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
    藩,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撤除。他们
    的军权、财政权及用人权由朝廷接收,结束其各
    拥重兵、独霸封地、尾大不掉的局面。
      清廷下达撤藩令后,吴三桂十分生气,便密
    谋叛清。十一月二十一日,他将云南巡抚朱国治
    杀死后,以所拥兵力起兵反叛,自称天下都招讨
    兵马大元帅,建国号为周,以次年为周王昭武元
    年,铸钱“利用通宝”,命部属全部剪辫蓄发,改
    换汉装,亲自祭奠他以前杀死的明朝永历帝。军
    队旗色全部是白色的,步骑也以白毡为帽。
      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极盛,攻陷大城多座,
    清军则因准备不足而连连败退。在吴三桂的影响
    下,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三月,靖南十五年
    (公元1676年)二月,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于
    广州起兵响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