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在“人人平等”还是“族族平等”问题上。。。
  • “中华民族”刍议
  • 古人有民族意识吗?中国古代是否是民族国家?
  • 中国等于共和国吗?中国、中国历史是什么?
  • 痛批“版图中国论”,恢复“文化中国”
  • 历史学方法论的争论
  • 儒家指导思想下的民族政策兼谈“棘人”消亡
  • 痛批文史界的“歪理邪说”,恢复“文化中国”史观
  • “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这一命题是伪命题
  •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 最新热门    
     
    古代中国的农民大起义

    ,饥民数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为领袖,发动起义。不久,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率众参加。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称“绿林军”。次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100多人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不久转入泰山。第二年,逢安、徐宣、谢禄、杨音等也聚众数万与樊崇会合。起义军用赤色染眉,以与敌军区别,因称之为“赤眉军”。地皇四年(22)四月,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10万官军前来镇压。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大败莽军,廉丹被杀,王匡逃命。成昌大捷后,赤眉军乘胜向西发展,人数已达10万人,他们转战黄河南北,有力地动摇了王莽政权在东方的统治。这时绿林军在南方也有很大发展。地皇三年(21),绿林军在云杜(今湖北沔阳)打败前来围攻他们的2万多官军,乘胜攻占了竟陵(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钟祥)等地,起义队伍发展到5万人。第二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瘟疫,他们分兵转移。一支以王常、成丹为首,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入南阳,称新市兵。同年七月,新市兵进到随县(今湖北随县),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聚众数千起兵响应,称平林兵,与新市兵联合。在农民起义推动下,南阳豪族刘縯、刘秀兄弟也组织地主武装在舂陵起兵,并与新市、平林兵暂时联合,进行反莽斗争。后绿林军各路大军会合一起,在沘水(今河南泌阳)西大破官军,并包围了南阳。起义军迅速发展到10余万人。地皇四年(23)月,绿林军首领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国号,改年号更始。绿林军的节节胜利使王莽惊惧万分。他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各州郡精兵42万,号称百万,进攻绿林军。这年五月,在昆阳为起义军所败,主力全部被消灭。起义军乘胜北攻洛阳,西攻长安。两路大军进展神速,北路军很快攻下洛阳。西路军也迅速攻克武关,直取长安,王莽被杀。刘玄由洛阳迁都长安,大封汉宗室,重用旧贵族,还杀害一部分起义军首领。当绿林军攻占洛阳时,赤眉军首领樊崇等曾前往联络,但刘玄拒不与赤眉军合作。更始二年(24),赤眉军兵分两路西攻长安,讨伐刘玄。次年春两路军会师于弘农(今河南灵宝),拥立了一个15岁的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建立了政权。接着西进至高陵(今陕西高陵),与绿林军将领王匡等联合。同年九月,攻入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由于豪强地主隐匿粮食,聚众反抗,长安城中粮尽,赤眉军被迫退出长安。东归途中,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遭刘秀大军包围阻击,全军覆没。坚持10年之久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至此失败。这次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的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各种矛盾尖锐突出,整个社会隐伏着巨大的危机。面对贫穷饥饿和腐朽的统治,巨鹿郡(今河北宁晋西南)人张角策划、酝酿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东汉政权的黄巾军起义。
      张角,太平道教主。他利用“符水”给人们治病,吸收了众多弟子,派他们到各地去传教,十几年间,徒众发展到30多万人,活动遍及青、徐、幽、冀、荆、扬、竞、豫8州。张角具有很好的组织才能,他把徒众按军事编制分为36方,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渠帅领导,统一归张角指挥。
    经过长期的部署准备之后,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用呷子年的三月五日,张角在全国同时发动起义,并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经过了长期酝酿准备的各地农民军,接到张角的命令后,36方同时起义。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兄弟3人为最高统帅。起义军头裹黄巾,因此被称为黄巾军。黄巾军杀贪官,烧官府,摧毁豪强地主的田庄,没收他们的土地和财物,开仓赈济贫民。不久,天下各地武装起义纷纷响应,京师震动,轰轰烈烈的黄巾军大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隋末农民起义

    (suimuo nongmin qiyi) 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炀帝剥削残酷,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徭役、兵役甚为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七年(611),炀帝为征高丽做准备,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隋书·食货志》),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加上水旱灾荒,隋末 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首先在这里拉开。当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率民众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毋向辽东浪死歌》号召人民反对辽东之役,农民纷纷参加义军。同时,山东、河北一带反隋义军相继起兵,有平原(今山东陵县)刘霸道、鄃县(今山东夏津)张金称、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孙安祖和窦建德、渤海(今河北阳信西南)高士达、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翟让、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杜伏威等。经过几年的发展,义军队伍逐渐壮大,斗争区域扩大到江淮地区。大业九年(613),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贵族杨玄感借农民起义之机,起兵反隋,虽很快被镇压,但消耗了统治集团的实力。十年(614),全国各地义军已达百余支,起义人数达数百万,并逐渐形成了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夏军)和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吴军)三支大的起义军。瓦岗军在李密的策划下,联合附近各支义军,力量逐渐壮大,大败隋骁将张须陀及他所率2万劲兵。十三年(617)春,攻占洛阳东北的兴洛仓,开仓赈饥,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占有河南大部分郡县,成为北方起义军的盟主。四月,瓦岗军将20万隋军围困于洛阳城,与之展开了争夺洛阳城大战。窦建德为河北高鸡泊起义军的组织者之一,大业十二年,张金称、高士达先后被隋军镇压,他收合两部余众,转战河北中部,兵力发展到十几万人,占领了河北大部分郡县。杜伏威起兵山东长白山,转战至淮南,逐渐控制了淮南各县,并对炀帝驻守的江都(今江苏扬州)成三面包围之势。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之势,各地官僚军将、地主豪强乘机割据一方。大业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渊从太原起兵,长驱入关中,攻克长安,闻炀帝死讯后,称帝建立唐朝。瓦岗军在与隋军的拉锯战中,消耗很大,被控制东都的王世充乘虚打败。窦建德军于唐武德四年(621)被唐军打败,余部曾在刘黑闼领导下复起,后被镇压。杜伏威于武德二年(619)降唐,五年(622)入朝长安。次年,辅公祏率部再起,被消灭。波澜壮阔的隋末农民起义,历时7年,遍及全国,摧毁了隋朝的统治。唐的统治者惩隋亡之戒,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对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王仙芝、黄巢起义]

      王仙芝,滁州人(今山东邮城北),乾符二年
    (公元875年)在长垣(今河南)策动农民起义,黄巢
    率众响应。五月,王仙芝战死沙场,黄巢起义军
    在毫州建立了农民政权——大齐政权,自称冲天
    大将军。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兵败身亡。
    这次起义历时长达9年,是中国古代首次高举“平
    均”旗号的农民起义。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春,王仙芝在长垣起
    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起义军连接攻克曹
    州、滁州等地,所到之处开仓放粮,百姓欢呼震
    天。黄巢也起兵响应。起义军挥师中原,取得节
    节胜利,逼近沂州、洛阳,唐朝廷非常恐慌,调
    遣各路军队镇压。二月,黄巢与王仙芝攻下鄂州、
    g队1、D、复州和荆南罗城等地。五月,黄梅兵败后,
    王仙芝被杀。王仙芝余部由尚让率领与黄巢联合
    作战。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率军攻
    占毫州,众人推举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
    建立了官制和农民政权后,起义军挥师北上,又
    一次占领滁州。朝廷调遣张自勉为东北面行营讨
    使,率兵对起义军进行围剿。在不利形势下起义
    军往南转移,由滑州移至宋、沐。唐军调集军队
    围攻。黄巢于是又率军经淮南转往长江一带,在
    和州与宣州之间横渡长江,攻占南陵,杀死唐将
    王涓。在攻打宣州时,起义军遭到失败,干五六
    月间转攻润州(今江苏镇江)。唐朝廷任命高骄为
    镇海节度使带兵镇压。黄巢未与他正面交锋,就
    主动撤出,南下攻打
    杭州。八月,起义军
    攻入杭州城内,烧毁
    官府文书档案等,释
    放牢中犯人,没收地
    主官吏财产,发布文
    告,开仓赈济百姓。九
    月,起义军攻占越州
    (今浙江绍兴),唐浙东
    观察使崔谬逃走。唐廷
    派张磷率军迎战,黄巢
    于是转而攻打福建,开山
    路70O里入闽,破建州,十
    二月攻占福州。
    乾符六年(公元8四年)六月,黄巢攻占广州,
    俘获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但因黄巢军中多为北
    方士兵,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染瘴疫而亡,部
    将劝黄巢北上以成大业。十月,黄巢率军从桂州
    出发北伐。
    中和元年(公元 88年),黄巢起义军攻人长
    安,建立大齐政权,唐信宗逃往成都,伺机反扑。
    三月,唐信宗任用先前因兵败逃往勒靶部落的李
    克用父子以攻击黄巢军。李克用率沙陀兵5万讨
    伐起义军,取得成效,四月,联合忠武、河中、义
    武等军击溃黄巢军,收复长安。后起义军将领来
    温降唐,黄巢更是连连受挫。中和四年(公元884
    年),黄巢退至狼虎谷时兵败-,起义以失败
    告终。
    赵怀满和田契约唐
    三彩骑马乐桶唐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征讨辽朝,落得个惨败的结果,又丧失了像杨业这样的勇将,没有勇气再跟辽朝作战。再说,国内局势也很不稳定,特别是川蜀地区接二连三爆发农民起义,弄得宋王朝手忙脚乱,难以应付。
      川蜀地区在五代时期,先后建立过前蜀、后蜀两个政权,长期没遭战争破坏,因此,后蜀时期,国库积贮得满满的,宋太祖灭了后蜀后,纵容将士在成都抢掠,把后蜀贮积的财富运到东京,激起了百姓的愤恨。到了宋太宗的时候,又在那里设立衙门,垄断买卖。蜀地出产的茶叶、丝帛,都被官府垄断了。一些地主、大商人趁机投机倒把,贱买贵卖。蜀地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青城县(今四川灌县西南)有个农民叫王小波,和他妻子的弟弟李顺,都是靠贩卖茶叶谋生的。官府禁止私卖茶叶后,王小波断了生路,决心起义。公元993年,王小波聚集了一百多个茶农和贫民,跟他们说:“如今这个世道,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实在太不公平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消灭这种不平均的现象,你们说怎么样?”
      这些茶农和贫民平时受够官府、富人的剥削,听了王小波的话,都热烈拥护。消息一传开,各地贫民都来参加王小波的起义军。不出十天,就集中了几万人。
      王小波有了人马,先打下了青城。接着,又乘胜攻打彭山(今四川彭山)。
      彭山县令齐元振,是个刁钻狠毒的贪官。宋太宗禁止地方官员贪污,有一次,派钦差到蜀地调查。齐元振听到钦差要来,先把贪污得来的财物分散藏在富商家里。钦差到了彭山县,查不出那里官员有贪污行为,回去向朝廷回报,朝廷就下令嘉奖齐元振清白能干。
      齐元振骗过了朝廷,搜刮得更厉害。王小波知道彭山的百姓对齐元振怨恨最深,就带起义军攻打彭山。在彭山百姓的响应下,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县城,杀了大贪官齐元振,把他平日从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钱财,分给那里的贫苦百姓。王小波又带兵北上,向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进攻。驻守江原的宋将张玘(音qǐ)发兵反击,双方在江原城外展开一场大战。
      王小波的起义军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张玘招架不了,就放起冷箭来。王小波没防备,被冷箭射中了前额。王小波不顾满脸鲜血,继续进攻,终于打败宋军,把凶恶的张玘杀了。
      起义的队伍进占了江原,但是王小波却因为伤势太重死去。
      王小波一死,起义将士推李顺做首领,继续带领大家反抗官军。
      在李顺的指挥下,起义军越聚越多,连续攻下许多城池,杀死了一批贪官污吏,最后终于攻取了蜀地的中心成都。成都的文武官员抵挡不住,全都逃跑。
      公元994年正月,李顺在军民的拥护下,建立大蜀政权。李顺当了大蜀王,一面整顿人马,一面继续派兵四出攻占州县。从北面剑阁到东面的巫峡,到处是起义军的势力。消息传到东京,宋太宗大吃一惊,赶快召集宰相商量,说:
      “没想到李顺这样厉害。一定要派遣人马,把他讨平。”
      宋太宗派了宦官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治安使,前往镇压。王继恩分兵两路,派人从东面堵住巫峡的起义军,自己率领大军向剑门进发。
      剑门是西川通向关中的要道。李顺占领成都之后,也派将领进攻剑门,不幸遭到官军阻击,打了败仗。
      王继恩顺利地通过了剑门,集合各地宋军,进攻成都。那时候,驻守成都的起义军还有十几万,但是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下,经过英勇激战,战死了三万人。成都城终于被攻破,李顺也在战斗中牺牲。
      后来,民间传说在成都陷落的时候,李顺并没有死,他化装成一个和尚,秘密逃出成都,继续率领农民军战斗。宋军进城时,抓到一个胡子很长的人,外貌很像李顺,就把他当李顺杀了。又过了四十年,在广州街上出现了一个老翁,有人认出他是李顺,官府把他抓起来,在监狱里秘密杀死了。这些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说明李顺在群众中,影响是很大的

    198 方腊起义

      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受尽花石纲的苦,就决心把大家组织起来,造官府的反。
      公元1120年的一天,几百个苦大仇深的农民聚集在方腊的漆园里,方腊激动地跟大家说:“国家好比一个家庭,如果一户人家,小辈整年劳动,好容易挣了一点粮食布帛,却被他们的父兄胡乱花费了。小辈稍为不称他们的心,就挨他们鞭打。你们说这应该不应该?”
      大伙儿齐声回答说:“不应该!”
      方腊又说:“那些做父兄的浪费还不算,又拿家里财物去向敌人讨好求情,你们说该不该?”
      大伙儿愤怒地回答说:“哪有这种理儿?”
      方腊流着眼泪说:“现在官府赋税劳役那么重,那些大官们还要敲榨勒索。老百姓好容易生产了些漆、纸,也被他们搜刮得精光。我们一年到头劳苦,结果一家老小受冻挨饿,连一餐饱饭都吃不上,你们看怎么办?”
      大伙儿听到这里,都高声嚷起来说:“请您下命令吧!我们听您的。”
      方腊受到农民的拥护,就打起杀朱勔的旗号,发动起义。方腊担任起义军的统帅,自称“圣公”。将士们带着各色头巾,作为标志。愤怒的起义将士,杀死那里的官吏,焚烧他们的住宅。青溪附近一带的百姓都被官府害苦了,纷纷响应方腊起义军。没到十天,起义军就聚集了几万人马。
      当地官军将领派兵镇压,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两名宋将被杀死。起义军乘胜攻进青溪县,赶跑了那儿的县官。接着,又接连打下了几十座县城,很快打到了杭州。
      -传到东京,把宋徽宗吓昏了。宋徽宗赶快派童贯带领十五万官军到东南去镇压起义。
      童贯到了苏州,知道花石纲引起的民愤太大,立刻用宋徽宗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承认错误,并且撤销了专办花石纲的“应奉局”,把朱勔撤职。
      东南的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纲,罢免了朱勔,总算出了一口气。哪儿知道童贯正在这时候,加紧部署镇压起义的兵力呢。
      童贯集中各路大军进攻,方腊不得不退回青溪,据守在山谷深处的帮源洞坚持战斗。官军不知道山路,没法进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义军里出了奸细,给官军引路。官军终于摸到帮源洞,方腊没有防备,被俘虏了,没多久,被押解到东京,惨遭杀害。
      方腊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给北宋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时候,在北方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领袖宋江等三十六人从河北起兵,在青州、齐州、濮州(都在今山省)流动作战,打得官军心惊胆颤,一听到他们打来就跑。
      在山东梁山泊,也发生渔民起义。据说宋江的起义军也到过梁山泊。后来民间流传的“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到了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小说家施耐庵把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传说加工写成长篇小说《水浒》(浒音hǔ),成功地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许多梁山英雄好汉的艺术形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红巾军大起义]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
    利用白莲教发动起义,后来韩山童被捕牺牲,刘
    福通领兵继续战斗,队伍也扩大到10万人。各地
    响应者也都头包红巾,故称红巾军。随着红巾起
    义军的不断扩张,各地的反元武装力量开始据地
    称王,建号改元。这时候,元王朝已无力控制局
    势,形成了群雄并立局面。其中,最重要的反元
    武装有以下几支:一是刘福通、韩林儿部,也就
    是红巾军的主要势力。至正十五年(公元 1355年)
    二月,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
    号小明王,建都毫州,国号宋,改元龙凤。刘福
    通任大保、丞相统领全军向四面发展。二是芝麻
    李、赵均用、郭子兴等起义军。至正十一年(公元
    1351年)八月,芝麻李、赵均用等聚众起义,占
    领徐州。第二年(公元1352年)芝麻李败死,赵均
    用、老彭投奔在濠州建立据点的郭子兴。至正十
    二年(公元1353年)冬,彭、赵称王,后来二人自
    相吞并,老彭死,赵均用独掌兵柄。这时郭子兴
    部将朱元津已攻下滁州,郭遂移驻滁州。至正十
    五年(公元 1355年),郭子兴父子相继死,其部遂
    尽归于朱元璋。第二年(公元1356年L月,朱元
    璋攻克集庆,改为应天府,并以此作为他事业进
    一步壮大的基地。三是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
    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徐寿辉举兵
    起义,十月,据蕲水为都,自称皇帝,国号天完,
    改元治平。至正二十年(公元 1360年)陈友谅杀徐
    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徐寿辉
    的另一部将明玉珍,此时已将重庆、成都等占领,
    听说徐寿辉被弑,遂自立为陇蜀王,准备派兵讨
    陈友谅。后于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即国位
    于重庆,不易国号,不改元。至正十二年(公元
    1363年),明玉珍“受皇帝玺缓,国号大夏,改
    元天统”。四是张士诚部。至正十三年(公元 1353
    年压月,张士诚及其弟聚众反元,攻占泰州,并
    据高邮。第二年(公元 1354年)正月,张士诚建国
    号大周,自称诚王,改元天祐。五是方国珍部。
    至正十年(公元 1350年),世代以贩盐浮海为业的
    台州人方国珍兄弟“杀巡检人海为乱”,很快便
    聚众数千人,进攻沿海州郡。其中,方国珍阴持
    两端,叛降无常,曾一度占据庆元、温、台之地。
      红巾军的沉重打击和元朝统治的严重内耗,
    终于使元朝走到了末路。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宣告元朝灭亡。
    元顺帝北逃上都后,仍保持其政权,幻想卷土重
    来,但败局已定。明军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
    攻占上都,元顺帝又北上应昌,第二年死。至此,
    元王朝的统治大厦彻底倒塌了。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于崇帧十七年(公元
    1644年)春节,正式宣布建国。
    将西安改名为西京,国号“大顺”,建元“永昌”。
      李自成于西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农民政权的中央机
    构,推行实施了各项革命措施。中央机构的最高行政机关
    是天佑殿,六政府各任尚书一人,之后建立弘文馆、文瑜
    院、直指使、谏议从政、统会、尚契司、验马司、知政使、
    书写房等政府机构。同时,依旧推行“均田免赋”“割富
    济贫”等政策,安置流民,稳定物价,将八股废除,颁布
    新历等等。又敕令各营增强练兵,积极备战。经过采取一
    系列军政措施以后,农民革命政权根基逐渐稳固,各营部
    队兵精粮足。于是起义军在李自成亲自率领下,浩浩荡荡
    开始东征,一路势不可挡,向明王朝都城北京攻去。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年咄
    生于陕北延安府米脂县。曾应募为银川驿卒,有一身骑马
    射箭的好本领。崇帧二年(公元 1629年),朝廷撤销驿站,
    李自成失去工作,到甘州充任边兵。崇帧三年(公元1630
    年),李自成跟随‘闯王”高迎祥起义,称为“闯将”。崇
    帧九年(公元1636年)八月,高迎祥干战斗中被明军杀害,
    李自成被推为闯王。经过九年多来的南征北战,李自成成
    为一个胆略兼备、颇有威望的农民军领袖。他率领的部队
    坚甲铁骑,武器精良,战斗力非常强,逐渐成为各路起义
    军中一支领头队伍,称王后攻入北京城,推翻明王朝,后
    败于清军,于九宫山-身亡。

    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初年的农民起义。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流民聚集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前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川楚陕三省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流民便成了白莲教传播的对象。乾隆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白莲教的宣传也随之增加了反清内容。乾隆六十年,湖北各地白莲教首,秘商在“辰年辰月辰日”(嘉庆元年三月初十)共同起事。白莲教的迅速发展和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府的严重不安,遂下令大规模搜捕白莲教徒。各地教首遂以“官逼民反”为口号,号召教徒奋起反抗。嘉庆元年正月初七( 1796 年 2 月 15 日),湖北宜都、枝江一带白莲教徒因官府查拿紧急,被迫提前举义。三月初十,襄阳地区的教徒,在王聪儿、姚之富等率领下,按原定日期起义。在湖北白莲教起义影响下,四川各地的白莲教徒也纷纷响应。三年三月,襄阳起义军在湖北郧西被清军包围,首领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余部仍继续斗争。四川起义军也受到重大损失。九年九月起义失败。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 9 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 204 个,抗击了清政府从 16 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 400 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 20 余名,这次起义使清政府耗费军费 2 亿两,相当于 4 年的财政收入,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