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孝敬帝之死
  •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
  • 孙思邈年寿
  • 冼夫人的姓
  • 摩尼教何时传入中国
  • 永泰公主死因
  • 元稹有没有“变节”
  • 杨贵妃的生死之谜
  • 李白死因
  • 隋朝的得名
  • 最新热门    
     
    三国历史何以独具魅力?

    元时一代又一代的市井说书人,在民族矛盾的影响下,浸透了忧国忧民的心情,他们对历史故事加工后,“史”的成分在淡化,“艺术”的成分在增加,从而宣讲的主旨逐渐在英雄传奇中,大力渲染正统观和忠孝仁义。最早的三国话本元代《全相三国志评话》,虽只“初具规模”,但其主题思想倾向已同罗氏《三国演义》接近。这种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加工,无疑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是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互相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犹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如前所述,在宋元时尊刘抑曹的正统观一经确立以及经儒家思想强化后,说书人已经可以撇开历史的真实,完全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和伦理标准来塑造三国人物了。刘备逐渐成为仁的化身,诸葛亮成为忠和智的代表,关羽成为义的化身,曹操则被丑化为残忍和谲诈的奸雄。《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模式来塑造三国人物的。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想了解三国历史本来面目的人也是先读《三国演义》而后去翻《三国志》的。这一现象表明,他们是把《三国演义》当历史看的,只是在怀疑、好奇之后,才去读《三国志》,探寻三国历史的真面目。同时,我们还有理由认为,《三国演义》有“三国”的历史之根,而三国历史又有“演义”加以渲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动,使彼此都逐渐超出了它本来的能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历史魅力和艺术魅力。

        四是封建政权的支持和宣扬。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除加强君主专制外,企图用儒家思想塑造超人的神的力量来维护统治。以关羽为例。关羽由人向神的转化,始于两宋之交,当时宋王朝岌岌可危,希望有像关羽这样“大义大勇”的神来保护它。北宋末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关羽成为拯救民生劫难之神。明清两代对关羽的推崇达到极点。明政府封关羽为“武庙”的主神,与“文庙”的孔子相对应。清顺治时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屡加晋封。同时关羽显灵保卫明、清王朝的神话不断出现,而且见于诏书之中。在封建王朝的提倡下,关羽“庙祀遍天下”。显然,政府的支持作用,更巩固和强化了人们对三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