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完整版)
  • 儒学的终结
  • 余英时先生近来对朱熹的研究
  • 古代东亚大陆与中国原始社会(三)
  • 古代东亚大陆与中国原始社会(二)
  • 古代东亚大陆与中国原始社会(一)
  •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三)
  •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二)
  • 从世界史角度重新认识中国史
  • 活易死难的中国人
  • 最新热门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一)

    单说一个“性”字,只训诂性字的字义,这是语言学上的问题。我所要叙述的“人性论史”,是叙述在中国文化史中,各家各派,对人的生命和根源、道德的根源的基本看法,这是思想史上的问题。若不先把语言学的观点和思想史的观点,稍加厘清,则在讨论中便无法避免不需要的混乱。

    几十年来,中国有些治思想史的人,主张采用“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一个思想史的问题的方法”。其根源系来自西方少数人以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的一偏之论,以与我国乾嘉学派末流相结托。关于哲学与语言的关系,亦即是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乃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这里不进一步去涉入到此一问题。我现在所要指出的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人,常常是把思想史中的重要词汇,顺着训诂的途径,找出它的原形原音,以得出它的原始意义;再由这种原始意义去解释历史中某一思想的内容。傅斯年的《性命古训辩证》,因为他当时在学术界中所占的权力性的地位,正可以作为这一派的典范著作。但夷考其实,这不仅忽略了由原义到某一思想成立时,其内容已有时间的发展演变;更忽略了同一个名词,在同一个时代,也常由不同的思想而赋与以不同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此一方法,忽略了语言学本身的一项重大事实,即是语原的本身,也并不能表示它当时所应包含的全部意义,乃至重要意义。丹麦语言学家耶斯伯孙(Otto Jespersen)说:

    当处理语言上的问题时,决不可忘记,人仅系部分地是理性地生物;及普遍地人的要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