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药王爷和琉璃兽(白族)
  • 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陈萃芬
  • 故乡美丽的田野(1936年的福州)
  • 汉族神话
  • 西胡续考
  • 外婆外公的“汽车梦”(1912年)
  • 昔脱解王神话(朝鲜族)
  • 祖母头上的三条簪
  • 1948的西湖一角
  • 年青时的丁玲
  • 最新热门    
     
    朝鲜战争和日内瓦会议中的周恩来

    图,黄炎培紧急约见毛和周,认为参战部队使用的“支援军”会让人理解成派遣 主体是中国政府,为了不给美国借口扩大对中国的战争,遵循原来避免和美国进行 全面战争的本意,建议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毛周接纳了这个意见。9月30日。周恩来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 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但当时美国认为不堪一击的中国的警告不 过是“虚声恫吓”和“外交上-讹诈”,置之不理,丧失了避免中美直接对战的 最后机会。10月1日麦克阿瑟要求金日成无条件投降,金日成也要求中国出兵。同日又传来了美军(实际上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的消息。中国方面公布的资料是在 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正式通知斯大林中国不惜美国和中国宣战的可能,准备派志 愿军援助朝鲜。同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向美国转达了中国的最后警告。

      但是10月4日开始的中央-局紧急扩大会议上大多数人的意见倾斜于,“总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聂荣臻回忆录》)。许多资料表明,会上坚决主张出兵的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几经讨论,彭德怀挂帅志愿军出兵。 周恩来出访苏联商谈军事援助。但接下来几天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因缺乏中苏双方详细的档案文件资料,陪周同时访苏的翻译师哲,机要秘书康一民的回忆也矛盾百出,引起众说纷纷。

      一说是当毛泽东10月8日下了命令,通知金日成将派志愿军抗美援朝后,苏联大使紧急约见周恩来,告知原来商定协同作战的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毛看穿斯大 林是想要中共单独对美作战以避世界大战风险,周提醒毛中国方面也要慎重,遂派周在10月10日出发去和斯大林交涉。但据朱建荣的《毛泽东的朝鲜战争》(日本岩波 书店1991年)分析,中苏间关于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军队在朝鲜作战问题在周恩来秘密 访苏前并没有正式协议,中国方面只是根据苏联空军一度出动保卫中国领空等行动 和非正式场合下的试探一厢情愿地认为苏联也会在朝鲜上空支援中国军队的,至于周的访苏日期,朱建荣根据康一民的回忆,认为周在10月8日出发,同行者有林彪比较可信。

      据参加会谈的中方翻译师哲的回忆,中国事先知道苏联暂缓出动空军的意向,周访苏目的是要向苏方传达若苏联空军不提供掩护,中国将不参战的意图,促使斯 大林采取派空军的措施,落实武器装备援助问题。10月8日(北京时间?)周恩来领命赴苏,10月9日(莫斯科时间?)下午和在苏联养病的林彪一齐与在黑海休养的斯大林 和其他苏共领导会谈,当时周恩来主要强调的却是中国不出兵为宜的理由,中国现 在有许多国计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国若卷入战争,人民的困苦生活无法改善, 而国家经济工作也无法谈起;战争不是儿戏,陷入这个旋涡,多年摆不脱身,如何 收场?!请斯大林理解中国的困难。斯大林承认美军已越过三八线,朝鲜如果没有 后援,至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时间。斯大林虽然强调敌人若占领整个朝鲜对苏联 特别是中国东北威胁之大,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提出通知金日成把主要力量和干部 撤退到中国东北,把老弱病残和伤病员大部份撤退到苏联境内的方案。林彪插话建 议不必撤走有生力量,应该让他们留在朝鲜境内进行长期游击战争。斯大林回答,恐怕敌人很快会把游击队消灭的,我们不能望着他们蒙受无谓的损失;但苏联出兵 朝鲜等于同美国直接交战;仍旧设想中国出兵,苏联提供武器,“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护。自然,也只限于在后方和前沿活动,而不能深入 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这在国际上会造成不良影响。”会谈的结果是周恩来 以极有说服力的话向斯大林证明中国不能出兵朝鲜,并共同决定了立即采取不出兵 的准备和安排。师哲的回忆有一些可质疑的地方,特别是周向斯大林提出的中国不 能出兵朝鲜的理由和中共党内反对出兵或主张暂缓出兵的人的意见几乎相同,所以 有人认为周向苏联解释不出兵时间应该在10月12日;但后来陈毅1964年对印度尼西 亚总统苏加诺的谈话证明斯大林确实有让金日成在中国设立流亡政府的打算,因此 可以认为周向苏联解释中国不出兵理由在先,斯大林提出让金日成退到中国在后,周恩来和林彪又坚决主张金日成应该留在朝鲜国内坚持斗争比较顺理成章。

      谁知会谈结束后,周从黑海边斯大林休养地回到莫斯科住处后,刚坐下又接师 哲报告刚接到的毛发来的急电电文第一句是:你们走后我们继续开会,-局多数 人主张出兵。据师哲回忆,当时周恩来接电后大惊失色,不相信,甚至于认为师哲 看错了。师哲把电文第一页拿给周看。周“坐在沙发上,看后一言未发,双手抱着头,陷入深深的沉思。”因为这和他几小时前向斯大林转达的中共意见完全相反。

      周研究完一页一页译好送来的电文,便通知苏方转告斯大林举行新的会谈。莫洛托夫和周就斯大林是否答应过的具体数字争论不休。周未提出再见斯大林的要求。当时因时间紧迫未谈-价格,周在同师哲私下谈话时提到中国打算把这作为苏联对 抗美援朝贡献而接收,师哲认为苏联办具体事的人不会同意我们不付钱的想法的。周在回国的飞机时再次提到准备下次会见斯大林时争取对此作出明确规定。遗憾的 是后来没有机会将此事办成。斯大林从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中国偿还,相反的是当在朝鲜的苏联军事顾问批评中国军队轮番入朝参战是为了拿到新式武器改装自己时, 斯大林倒认为这样做很明智,很有远见。要中国付-款的事发生在两国关系恶化 时期。(《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康一民的回忆是会谈中,斯大林表示了在军事援助上包括空军支援问题上能满 足中国要求的意向,周带着这个成果回莫斯科,莫洛托夫来电话通知苏联取消对中国出兵的支持和军事援助的约定,周恩来相当愤慨,和莫洛托夫吵了起来,最后苏 联同意对中国提供武器装备但没有涉及出动空军问题。其它研究表明,斯大林为中 国出兵所感动,派空军保护中国东北空防,并在北朝鲜上空进行有限的作战,对中 国所购武器价格和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到抗美援朝结束,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六十四个陆军师和二十二个空军师的装备,其中有二十个师的装备372架米格15战斗机是斯大林决定无偿赠送的。

      赫鲁晓夫的回忆是斯大林和周恩来会谈的结论是,中国部队参战是对中国无益 的事,斯大林说即使金日成失败,苏联也不准备出兵,但在周回国前中苏双方达成 了中国积极支援朝鲜的一致意见。有些研究也认为斯大林反对中国出兵,毛泽东出 于冒险主义,决定出兵,不让苏联把中国看成是南斯拉夫铁托。

      大陆方面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0月9日,彭德怀和高岗致电毛泽东,询问:“我军出动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 周在10月10日晨与斯大林会谈结束后,迅速电告毛泽东,称: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 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考虑。同日下 午印度大使又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 北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他途可循。”代总长聂荣臻在11日晨1时马上用电话通知在安东准备当天入朝与金日成会谈的彭德怀,“原定方案有变 化!有变化!主席请你和高岗明天迅速回京,中央有要事讨论。”10月13日-局 紧急会议结束后,毛给周发了火急电报,称“与-局的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 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中略)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 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中略)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见《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张希写的「彭德怀受命率师 抗美援朝的前前后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客观地分析周恩来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表现,他虽然积极支持毛泽东出兵的主 张,但又积极地说服了斯大林相信中国不出兵和暂缓出兵的理由,周的目的都是国 益为上,让中国避免全面战争赢得和平的建设环境,1958年春节周恩来在朝鲜对志 愿军高级军官谈朝鲜战争爆发和意义时,也强调朝鲜战争最好是不发生,但是,既 然发生了,又因祸得福的两点论。他认识到,“如果不打这一仗,我国就很难争取到一个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进行建设。因为美国政府不在这里寻衅,就会在那里闹事。 同美国军队较量一番是不可避免的。经过这场考验,对美国军队是什么样我们心里 有数了。”笔者认为周的两点论还是有些道理的,当时美国气势汹汹,中国如果不 在朝鲜和美军较量打了个平手,难保打到鸭绿江边的美国军队不会象现在制裁伊拉克那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揍中国几下,甚至于会为消灭-党的扩张主义武 装入侵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时,美国对那些有反美亲共倾向或者不听话的政府,多是策动政变加以推翻;而对*独裁的政府则竭力扶植。

      1950年代开始,美国对-党中国采取了“通过孤立进行遏制”的政策,“政 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反对自由世界与大陆之间的几乎一切形式的联系。”(见《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美国康伦公司研究报告》1958年10月)应该说,五十年代 中美关系不正常的主要责任在于美国采取的这种错误的*遏制政策,甚至军事讹诈的大棒政策,这是把中国重新带进闭关锁国时代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制裁非但没 有把新生的-党政权搞垮,反而加深了中美关系的裂痕,激发了中国国内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的民族热情,提高了-党的威信。赫鲁晓夫也以撤退所有苏联援华专家,撕毁经济合同来对中国施加压力,结果也是适得其反。

      尽管如此,周恩来一直力图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和贸易 封锁,开展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寻求与美国发展关系意愿不变。1954年日内瓦 会议上周恩来亦对西方国家表现了相当友好的态度,如果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不采取 极端敌对的态度,中美关系不至于要到1971年才有重大突破。1972年2月21日,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尼克松总统特意通知随行人员在他和周恩来握手之前暂缓下机,并派警卫把守机舱出口,防止其他人员紧随其后,下机后他急忙伸手向周恩来走去, 主动同周恩来热情握手。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寓意深长地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可见周恩来欣慰的 是他自1946年国共内战后仍一直寻求中共和美国和解对话改善关系的长时间的努力 自此终于有了结果。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后,周又对尼克松说:你刚才不是在毛主席那里已经说过了么?我们握手了,杜勒斯就不敢这么做。尼克松回答:总理也不一定愿意和他握手。言下之意,中国方面当时也无改善关系的愿望。周恩来说:不见得,如果他当时愿意向我伸出手来,我也是会跟他握手的。

      由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时也为了社会主义-主义的事业,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中共最初不惜影响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公开支持他国革命,支持邻国的 民族解放斗争。1950年前后,法国开始试探和中国建交问题,但中国却在国际上首 先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又因胡志明的请求,派陈赓,韦国清组成顾问团,指导越军取得了边境战役的胜利,还支持越共派兵解放老挝,在恪守中国军队不出境作 战的原则下实行援越抗法。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如《真假周恩来》一书所称,周“一下树立起他和他所代表的新中国的良好形像”,“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及第 二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外交生涯的峰巅之作。他所表现出来 的风度,口才,机智与和解精神,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典范。”但赵无眠 先生认为周恩来游说越共接受“两个越南”是巨大败笔。其实事实上并不如此。尽管越军在中国军援支持下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攻克奠边府,全歼守军万余人,并在南方也建立了若干根据地,法军则占据大城市和交通要点,越法综合力量对比处于均势。但美国自朝鲜战争后,一直把朝鲜,台湾和印度支那并列为反对新中国的三个战略方向,积极策划直接出兵印度支那,对中国南部实行战争威胁。一旦法国不停战不撤军,当时法军还占据了靠近中国边界的越北要地,美国又插进来,中国又不得不面临派志愿军援越的两难境地,直接参战对中国实在太不利。中苏越 原先商定在会议上采取“联法抗美”策略,互相协调配合,争取和平解决印度支那 问题。但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挟奠边府胜利之威,未和后方协调,表示越南问题应该就地停火,稍加调整,等待普选为主,实际上准备一鼓作气统一越南,同时不承认有越盟军队在老挝和柬埔寨。周则坚持原先提出以16度线为界实行停战,线北 法军撤出,线南人民军撤出的方案,认为就地停战,红河三角洲及河内,海防等大 城市边无调整可能,对西方同意通过普选统一越南也不能抱太大希望,还是先巩固 北越和中越根据地为好,并建议越方承认有越盟“志愿军”在老挝和柬埔寨。周还 向英法领导人提出在老挝和柬埔寨撤出包括越盟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人的方案。 随后周又以调解人身份周旋于法越代表团之中,促使双方直接会谈。在会议休会期 间又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缅联合声明中指出:“革命是不能输出的,一个国家内人民所表现的共同意志也不应容许外来干涉。”7月3日至5日,周又到广西柳州市同胡志明,武元甲等会谈,说服越南领导人认清目前统一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需 要暂时妥协,并允诺将来支持越南统一。在两党会谈达成的7·5协议中提到,在越南争取16度以北的地方划线停火,在老挝争取把靠近中国和越南的桑怒和丰沙里两省划为抗战力量的集结区,在柬埔寨只能争取-解决。随后周又回到日内瓦,和范文同彻夜会谈,以朝鲜战争为例说明美国干涉的严重性,结合中国皖南事变及日本投降后及时让步撤离江南根据地以争取东北根据地的教训经验,说明进退的辩证法。最后,日内瓦会议各方讨价还价达成协议,越南以北纬十七度线一分为二,法军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出,越盟军队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出,印度支那成为和平区。应该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中采取的现实主义务实外交,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利用西方国家内部矛盾,一时阻止了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武装干涉企 图,成功地促成了印度支那战火的熄灭,实际上也兼顾到了中国国家利益,使中国 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当年金日成部队已经把美韩部队围在釜山为中心的不大范围内,眼看统一在望,却因美军仁川登陆成功而一败涂地,中国不得不参战。对在中国训 练下成长起来的越南人民军的实力当时能否统一越南,中共是相当了解的,为了不 让越共重蹈北朝鲜的复辙,避免中国直接和美国作战,周恩来只好劝说越共暂时让 步作为牺牲,在对越南负责的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的安全,为中国赢得长时间的和平 环境。这才是周恩来游说北越暂时接受两个越南的目的所在。当然,作为一个- 主义者的周恩来也相信,任何侵略战争必将失败,在局部战争中,各国人民依靠自 己的力量,最终还是能够取得胜利和民族独立的。越南战争的结果证明周恩来当时 的预见相当正确,美国不得不宣告了自己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失败,从印度支那三国 撤兵,越共终于统一了越南。

      美国虽然拒绝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但也被迫声明,“美国将不使用武力来干 扰这一决定。”不过美国后来还是违背诺言,挑起了越战,其一部份矛头当然是针 对中国。因此很难说中国援助北越抗美是再次为他国利益向美国宣战。中国作为北 越的大后方要无偿援助,确实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有越南人在第一线为中国牺牲抵挡美国,让越南人自己去统一越南,毕竟比朝鲜战争派志愿军参战对中国损失要小。至于北越暂时让步,在胡志明逝世后利用苏联和中国的矛盾,两头要援助,积累了实力,打败了美国,统一了越南后,公开和中国作对,牵涉到中苏,中越争夺地区-影响力,越共中亲苏派掌权等复杂关系,并不能说完全是日内瓦会议周 恩来种下的恶果。苏联过去也对中国大量援助,结果中苏也闹翻。国家民族的利益 最终还是比思想意识形态重要。

      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 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公开表明中国不 希望与美国直接对抗而是希望谈判的愿望。

      当然有史以来第一次和对手打个平手而签订朝鲜停战协议的美国也对-党中国有了了解,虽然对中国多次进行战争威胁和挑衅,但也小心翼翼避免和中国军队 直接交手。1958年金门炮战时,美国军舰为国民党军舰护航,当时叶飞告诉下面,只打蒋军,不打美军,没有中央命令,即使美舰开炮,也不准还击,结果-大炮对国民党军舰一开火,美国军舰马上掉头就跑,根本不管国民党军舰死活。越南 战争期间,美国在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表示美国地面部队不会把战火扩大到北越 和中国边境,周在1970年11月对巴基斯坦总统说“我们同印支三国的关系就是帮助它们,但不参加,除非美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现在美国空军有严格的命令,到距 中国边境多少公里的地方就不能再前进。我们的工程兵和铁道兵在中越边境修公路和铁路,在老挝我们也修公路。美国很清楚地知道,但它就是不轰炸。”越战期间, 虽然有美国空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被击落,美国飞行员被俘的事件发生,中美两国 相当克制,毕竟没有进入直接交战的地步。和美国对话谈判建立友好关系在周恩来看来,不仅仅是个外交问题,争取到和 平的国际环境,也是会对中国今后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措施,他一直为此在努力打破僵局。乒乓球外交是周恩来的得意之作。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最后定稿,一向“谨小慎微、处心积虑、唯毛泽东是从”的周恩来居然不把毛泽东叫醒作最后审阅,自作主张同意签字,也能反映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利益要和美国建立友好关系 的不变信念。晚年的毛是个多变的人物,一切大事都要请示他经他批准才能实行。

      1966年日本-党总书记宫本显治访华,原来和中共其他领导达成协议,在联合公 报上不提反对苏联修正主义一事,签字前夕,毛发现两党联合声明没有反修一条,马上要求重写,日共当然不能忍受毛的这种霸权主义态度,于是日共和中共闹翻,至今未能恢复两党正常关系。1972年2月26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对基辛格和乔冠华 拟定的美中联合公报提出多处修改意见,周打电话告毛,毛说:“除了台湾部份我们不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份可以商量。任何要修改台湾部份的企图都会影响到明 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2月27日凌晨2时,修改草案完成需两国首脑批准,周打电话给毛,被告知毛已经睡觉,周犹豫后决定不叫醒毛,自己来承担责任表示同意签 字。周恩来是真的爱护毛的健康不敢打扰毛的睡眠,还是怕毛泽东醒来节外生枝,使中美联合公报无法达成,我们无法得知。如果是后者的话,周的这次自作主张便 反映出他的精明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考虑来了。万一毛醒来不同意发表联合公报,中 美的这次历史性的交往定会受到挫折,前功尽弃。周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毛事后 看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的各种微妙的措辞,有何感想,我们也无法得知。事实上的结果是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顺利签订使中美由对抗走向对话,改变了世界或者说 是中国的进程。据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所称,周从上海回到北京,在- 局里遭到了批判和指责。毛泽东后来有批示,“外交部多年来大事不报告,小事天 天报”,是否也因视为对周恩来在外交上的右倾路线的批判。

      1974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里对美国参议员曼斯菲尔德深情地说:“我们两国之间 的大门永远也不应再关上了。”在周恩来的外交生涯中,中美由对抗到对话,由敌人变成朋友,这才是他自1946年以来努力的结果和峰巅之作。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