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治历授时
  • 衣裳之治
  • 洪水以后之中国
  • 文字之兴
  • 中古时期的烹饪方法
  • 李特的流民大营
  • 夏之文化
  • 周室之勃兴
  • 唐虞之政教
  • 治水之功
  • 最新热门    
     
    中国烹饪中的“炒”

    与现代炒锅相近的炊具,其实在战国汉代的墓葬中已经出现,承童恩正先生检示,云南楚雄万家坝战国时期古墓有一件浅腹器,望之宛然即是锅形。据童先生意见,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浅腹器而形状如锅的一件标本。江苏邗江姚庄的西汉墓有一件铜灶,其火眼上坐的是釜甑,两个小火眼上,一个是{佥欠}的水罐,一个是有双耳的小锅。江西南昌清云谱东汉墓陶灶上,有一件铜锅有双耳,敞口,也与近代较深的炒锅相近。湖南资兴东汉墓,有一件陶灶,上坐一甑一釜,釜有双耳,侧面剖视图所示,是一件内壁渐收缩的炊具,颇宜炒功,与其他各灶的釜形极不同。

    这些浅腹炊器,都在南方,似并非偶然。《楚辞》中提到煎烹之处即已不少,如《招魂》“煎鸿”,《大招》“煎鳝肭{月崔}雀”……而南方少数民族的獠人,在南北朝时,据《后魏书·獠传》,“獠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于熟食”。这种大口宽腹的铜器,显然传热快,也颇宜炒功,《齐民要术》作笨麴并酒法首提起炒法,而且说明用大橛,缚于长柄七匙,连续搅动,不得暂停,显然在当时“炒”还未必是家常的烹饪方法。

    有人以为,中国的炒锅与印度及东南亚调制咖哩汁的Kuali十分相似,当系经由印度及中亚传入中国,而且以为锅的发音,也可能由Kuali而得,若配合本文所讨论,则炒法之出现,是为了节省燃料而发展,中国南方文化传统本有煎烹,而南方少数民族也已有大口宽腹的铜器,两相配合,遂有浅锅快炒,南方考古所得的几件标本,正说明各地都在尝试发展适用的炊具,至于楚国与楚文化圈的曾国,有浅盘煎具,也未尝不是这一传统的远祖。总之,中古以后,煎炒之道,遂异军突起,将羹汤为主的古代中国烹饪,改变为烹饪方式繁富多采的馔食文化。

    一九九一年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