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 锁孽龙(布依族)
  • 射太阳(布依族)
  •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 最新热门    
     
    第六章 考古学资料的解释——残片的复原

    果使其固定,将柄的一端劈开夹进石斧,然后捆绑和加树胶固定。不过这种设计,在现存的新石器时代标本中尚未有发现。第三种在坚实木柄的末端穿孔,将石斧穿进柄内,这种着柄方法的石凿和石斧,在阿尔卑斯山湖畔居住遗址和英国、北欧、俄罗斯的泥炭遗址中,均有大量的发现(图七,1)。

    2)套柄法

    斧头不是直接插入木柄,而将截断鹿角的干部上挖孔以插入斧头,然后再纳入木柄,构成鹿角的套柄(图七,2)。由于鹿角具有轻微的弹力,起着缓冲的作用,减少冲击时折断木柄的危险。再者鹿角比石头容易雕刻,可以牢固地插入木柄的方形枘孔内。从鹿角切下分杈以下的干部,可将分杈的节部制成楔子,使套柄与木柄更加密合,不致使用时有脱落的危险。有的还在角干上穿孔, 以插入木柄,这种套柄在角干一端的枘孔里装进石斧(图七,3)的方法和今天的铁斧相一致,鹿角套柄在阿尔卑斯湖畔居住遗址及其相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普遍地被发现。有枘孔的套柄,在丹麦的中石器文化中已经出现。法国阿尔卑斯地区外缘的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有发现,美拉尼西亚人用简单的竹管如鹿角套柄一样地安装石凿。

    安装在套斧上的锛刃(即刃部的角度 与柄部成直角),也可使刃部与柄部平行。事实上美拉尼西亚人常把套柄装在木柄的圆枘中,这样能作90度的旋转,可兼作斧、锛来使用。

    3)曲柄法

    凿可像斧刃一样,直接安装在曲柄上使用(即其刃部装在右面的柄角上),也可作为斧柄来使用。曲柄很容易制作,选用结实的树,在宽角度(75——90度)分枝处,向下十七、八厘米的地方切断即可。一般是把树枝作为柄部,而把斧头固定在切断的粗干上。如果想把斧安装成平刃的锛 ,只要把与柄部相对的树干的上端切去一段就可以简单地捆在平坦面上(图七,6)。另外把干部的中心切割成宽缝,也可以安装斧头(图七,4)。那么,刃与柄平行的是斧,刃同柄呈直角的,是作为锛,凿来使用。这时将角柄削细插入套柄的孔中,而套柄的另一端则插入石锛,可称为銎形套柄(图七,7),在阿尔卑斯湖畔居住遗址这种形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完整地插地曲柄上的石凿,在阿尔卑斯湖畔遗址、德国部或其它地方都有发现。欧洲青铜时代早、中期的凸缘凿、有翼凿和锄形凿,可能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装柄。装有曲形柄的带翼铜凿,在阿尔卑斯东部的盐矿和铜矿里也有发现。以青铜时代后期为特征的有銎凿,从中国到爱尔兰的欧亚北方地区都有发现,一直延续到初期铁器时代Ⅰ期,都像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具有銎形的空洞。

    最早的红铜扁平凿或者属于例外,阿尔卑斯以北的青铜和铁凿,都安装在曲柄上。西南亚和印度的扁平金属凿的装柄方式还不清楚,那里也没有其它的种类。埃及的扁平凿,在顶端的两侧有突出的耳状物,可用皮带环绕突出部捆绑在柄上,至于锛则安装在短小的曲柄上。

    1)镞和箭杆

    箭杆自然是木制的,尖端上所附的镞一般有火石、骨质、页岩或金属。在地表采集的多数石器中,石镞最具有显著的吸引力。火石镞一般是将箭杆的前端切开夹入,用树脂、桦脂(从桦树皮所制造的树脂)以及其它胶着物质固定,还将箭杆用线缠好防止其脱落。带茎或带倒刺的石镞,仅将其茎嵌在箭杆里;树叶形、三角形或凹底表的石镞,则将全长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二插入箭杆前端的夹缝中。

    用金属板所切割出的三角形镞和用金属棒所锻造的镞,也和火石镞一样的安装在箭杆上。但苏美尔人用金属板所制造的镞都会有插箭杆的銎,其它是将三角形镞底折成管状,带倒刺的有銎镞,则是青铜时代后期及铁器时代所铸造的。铁器时代斯基泰人的有銎镞三面带倒刺,断面呈Y字形。这种型式可能是后面将要讲到的骨镞里产生的。

    2)细石器的骨柄

    有些细小的细石器,至少是利用它的一部分作为镞来使用。北欧旧石器晚期遗址里,已经发现左右对称的有肩尖状器嵌在木杆上,肩部形成倒刺。半月形细石器的一端可能作为镞尖,而另一端则突出在杆的一侧形成倒刺。半月形细石吕的梯形细石器都有弧形的边,把长边的一侧作为镞尖,与箭杆的长轴成为直角,横刃乃至凿形刃的镞尖,与箭杆的长轴成为直角,横刃乃至凿形刃的镞尖都常被使用,这种镞被称为齐刃镞 或凿形镞。装有梯形细石吕的简杆,在丹麦中石器朝代的泥炭层中曾被发现。凿形镞在埃及初期王朝的文书里和美索不达米亚雕刻里以及克里特出土的米诺印章里都有描写。今天的狩猎民族,还在使用凿形镞。

    细石器还可以作为箭镞或投枪的倒刺,在木杆上竖刻一至二、三条有沟槽,细石器的背部经过精致加工后嵌在沟槽里,为了防止脱落用树胶来加固。但是近年在瑞典没有发现带沟槽的木杆,而是用桦树的树脂来固定,这种例子主要是把细石器的背部细致加工,使其斜角与杆部的表面密切相合。

    3)骨镞

    用骨片磨成断面呈圆形、两端有尖的简单器形。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阶段,把骨镞制成断面呈三角形或菱形,附有圆锥形的铤。铤不是插在木制箭杆的前端,而是嵌入芦苇的空膛内,芦苇本身可以作为箭杆或者嵌在木杆上作为木柄的补充。同骨镞类似的,也用板岩、火石、金属来制造,其装杆方式当与骨镞相同。

    4)鱼叉

    鱼叉是一种投掷工具,把倒刺安装在可以分离的叉夹上,叉头系有绳子,一旦刺入体内,则猎物很难逃脱。柄杆一般是木制的,叉头则用骨、角、象牙或金属制成。考古工作者确认其为鱼叉时,在它的根部必须有系绳的孔。用驯鹿角制成的叉头,是欧洲晚期旧石器马格德林文化最富有特征的形式。用牡鹿角制成的叉头在中石器时代阿齐利文化和欧洲的若干新石器文化中都可以见到。巴勒斯坦中石器时代的纳土芬和埃及新石器时代法尤姆所使用的骨制尖状器以及埃及前王朝和苏丹发现的象牙尖状器,都可能属于叉头,但北欧中石器时代的森林文化中传统称为鱼叉的带倒刺的骨制尖状器,大部分都属于鱼叉。它们是用三根带倒刺的尖状器适当地缚在木柄上。三根鱼叉一组时,一般是中间的两侧带倒刺。演变成金属工具之后,则有锻造或铸成的,成为海神内普丘恩象征的三叉戟式单杆鱼叉。

    3、马具

    牵引动物所用的绳子和皮带,在考古学记录上还没有遗留的痕迹。公元3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已像现代制服犟牛那样使用鼻环,唯一的证据是发现红铜制的鼻环。马也同样地使用笼头和缰绳,甚至最早的马衔是用皮条和木棒穿在马牙之间,这些都已腐朽无存。为了                                                   防止马衔的两则松开,在其两端用镳来固定。这种镳可用木头来制作,实际上经常采用鹿角,从而它们有了保存机会,成为有关马具和马的家畜化的唯一证据。角制的镳在角尖上有三个穿孔,其中两孔一定是平行的,中央的一孔与平行的两孔相对地成为直角。当然镳中央的孔是为了缚紧衔的两端,其它两孔则穿上皮带以固定在笼头上。

    1)金属镳的出现

    近东在公元前1500年前便出现了金属的衔和镳,完全代替了鹿角,不久铁制品更加普遍。金属衔是用结实的一根或数根组合成棒状,两端同缰绳的环连结在一起。这种金属棒一般是仿制以前的革制品,镳作S形弯曲金属棒,很少作窄的金属板,同角制品一样穿有三孔,并附有环。在亚洲发现的衔和镳合铸在一起,镳在衔端起着环的作用。

    2)轭

    最初用马来挽货车或战车,所以在辕杆的两侧遗有成对的轭,从而墓葬的出土中,一般是两个衔、四个镳。每个衔内面有时有五个铜环或玫瑰形的饰板,这是作为装饰用的。同时也用若干皮条来边结僵绳和笼头,每边有两颊的皮条分叉地联结在镳的两端。另外还有两根皮条联结成圆形的口络。最大的一个装在马的前额上,可能是头上的皮条,通过两耻和面颊的皮条联结在一起。

    随着骑马的发展,作为战车挽马的镳已逐渐不再使用。到了欧洲铁器时代Ⅱ期(-期)已被大环(时常是铁质而包以青铜)所代替,这环与衔端相联结并系上皮条。同时第三个环用细铁棒拧成8字形,插入衔的中间。这种一个环的马衔的法国的-人墓葬里经常发现,不久就被侵入 的凯尔特人带到英国,可能是沿着原来的路线而发展的。

    在英国,曾将两端能够自由活动的环同马衔合铸为一体,这样保持马衔以前的作用,而内部的环也就成为装饰品了。但是那时还使用控制两匹马的马衔,只在每只马衔的外侧做得比较显著,比另外的一侧更富有装饰的意味。因而它们是左右对称的。

    4、车

    1)附属铜具的线索

    马挽 的战国出现于公元前1600年,牛和驴所牵引的 车、货车和犁也有1500年的历史,所使用的易于腐朽的物质(木和皮革),保存于沼泽或土壤中所遗留的朽痕,仅有十二、三个例子。车的大部分已全部腐朽,而没有任何的痕迹,仅有部分附属的铜饰件,反映着车的存在[柴尔德在《将过去补缀起来》(1965)一书中,对我国河南辉县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马坑,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那些附属品是现代汽车和爱德华马车所不能想像的。可举遗存的例子予以说明,如缰绳环、轮钉、轮箍、毂套和车轴等,这里的任何一件都是汽车所不必要的。至少可就今天马车所没有的部件,来作若干说明。

    2)缰绳环

    辕的两则,有一对或四个轭,驾在牵引动物的背上,两边外侧的口上都挂有缰绳,交差在驾车人的手中,这种交差都通过缰绳环固定的辕上。公元前3000年近东所用的缰绳,是成对的大环。英国-文化使用肾形青铜缰绳环,有时用包铜的铁缰绳环,一直延续到罗马时代。

    3)车辖

    车辖固定在车轮外侧的车轴上,以防止车轮脱落,它用木头制作已经足够了。但在公元前2000年的伊拉姆,开始用头部带装饰的坚实的青铜车辖来代替木制品。到了铁器时代在抵都用金属来制作,普通都是铁制的,特别是英国-文化的凯尔特人,采用铁心而包以青铜的装饰品。

    4)轮胎

    公元前3000年以后和苏美尔人,为了保护木制的车轮,用皮革捆绑在车轮上,或用铜钉加固。公元前2000年以后,伊拉姆已用铜轮胎装在车轮上。全是金属的轮胎,一般是进入铁器时代之后才开始使用,当然是用铁制作的。亚述和欧洲的车轮中,用长的铁条固定在木轮上,苏美尔人则用铜钉来加固轮胎的表面。

    5)轴帽

    青铜时代及其以后,车轴的端部用金属的轴帽来予以保护,并附有纹饰。在青铜时代后期的窖藏中,有直径长达5-17.5厘米的铜盘,一面凸起并有边缘,这是用在车轴上的轴帽。波然米亚铁器时代Ⅰ期的车马坑中,明确地表现它是作为轴帽用的。在车毂上还饰有的箍。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