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牛皮背饰
  • 银角饰
  • 维吾尔族的花帽
  • 傣族的银腰带
  • 包 头
  • 梳高头
  • 彝族的鸡冠帽
  • 民族首饰
  • 珞巴族服饰特色
  • 龟式服
  • 最新热门    
     
    民族服饰的纺染技术

    裙上,借以怀念失去的中原故土。现今使用蜡染的民族中,苗族、瑶族就仍保持了这种原始的树脂染。但也不排除蜡染起源于南方后传入中原又随着民族迁徙再流播南方的可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龙凤纹样·谈染缬》中指出:唐代中原地区著名的染缬技术,就是从西南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传人并加以发展的结果。近年,考古学家们在川东峡江地区风箱峡崖葬现场的峡路上,发现了粗细不等的平纹麻织品七八种。还有蜡染细布,都是衣服碎片,大约为东周至西汉初年的纺织品,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蜡染实物,大大早于前述新疆出土的东汉蜡染佛画。

        蜡染工艺的具体情况,在宋代已有详细记述。当时曾任桂林通判的永嘉(今温州)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熔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灿然可观。”这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略有区别,这就是乾隆年间《贵州通志》里所讲的:“先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染,去蜡而后见花。”前一种方法现今民间已不常用,仅见于贵州松桃一带苗族中,他们先把图案贴于木板上刻成空心花纹,作为“花模”长期使用。需要时,将白布夹于两块同型花模间,将加热了的蜡汁灌入花模空心处,冷却后打开花模,取蜡布浸染,用清水煮沸脱蜡即成。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