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寻找《永乐大典》
  • 神农氏授民耕作和医治百病
  • 女娲抟人补天
  • 盘古开天辟地
  • 钟馗之死
  •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 嫘祖与蚕丝
  • 黄帝战蚩尤
  • 科学家称史前人死因之谜仍未解开
  • 图文史前人制的全球地图(下)
  • 最新热门    
     
    徽州文化世家的形成及其特征 史向前

    安理学”。徽州与理学这种得天独厚的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徽州士人的凝聚力和自觉感。自朱子之后,徽州士人多明义理,“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成为徽州士人修身、齐家的一个共同的文化情结。至今在徽州境内,留存的各种节烈牌坊还比比皆是,由此可窥一斑。其三,商业资本的经济支撑。徽商的活跃和实力的雄厚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现象。徽州文化世家大都建立在发达的商业经济基础之上。明清两朝徽州出身的名儒名宦,如许国、金声、潘珏、戴震、汪道昆、王茂荫等均是商人的后代。可以说没有徽商的经济支撑,就没有徽州的文化世家,也就没有今天的徽学。

      与历史上一般世家大族相比较,徽州文化世家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完整的宗族谱系。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视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绩溪《盘川王氏宗谱·凡例》)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视族谱为经典,把修谱看作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每一族谱都包括了“始迁祖”以来的所有家庭成员,由源而流,本末一贯,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族谱系统。仅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所载,该馆馆藏427部族谱中,徽州世家的族谱就占了一半以上,殊为可观。

      二是发达的教育事业。徽州士人普遍把培养子弟读书视为修身、齐家第一要紧的事情。“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这些徽州古民居的楹联充分说明了对读书的重视和期望。徽州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除了官办的府学和县学,还有宗族或士绅们建立的私塾、社学、书院等各类学校。至于学校的教师,必择方正饱学之士,并为此而不惜资力。绩溪《金紫胡氏家谱》言其家“诲其子必千里求师”。于是科举发达,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徽州府籍的进士人数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许多世家名族往往科甲蝉联,朱紫盈门。如婺源坑头的潘珏一门有明一代就出了十多位进士,其中四位又官至尚书,故后人誉之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三是辉煌的学术成就。徽州士人进学修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谋求功名利禄的仕宦或营商,还在于能够自觉地以担当、传承和弘扬学术为己任。他们或利用书院、文会的组织研讨讲学,或潜心隐居著书立说,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著作,有力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徽州世家名族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表现。以清朝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为例,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学术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该书收编著作总数3461种,其中徽州一府士人的著作就有197种,占收编著作总数的1/18,超过当时州府平均数的十多倍,也超过了大多数行省的著作数,成就辉煌。这些著作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四部”的所有领域,其中又以经部最多,子部次之,显示出了浓厚的学术特色。

      徽州士人的学术研究最重世代的家学传承。有言曰:“学传三代,方称世家”。徽州文化世家一般都有三代以上的家学传承,有的更是代有薪传,学者辈出。比如黟县西递的明经胡氏就是著名的《易》学世家,宋元期间先后出了7个理学名儒。世称“七哲名家”,对于辨明、推阐朱子之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又如歙县呈坎罗氏家族累世业儒,即述且作,在经学、文学及史志学方面留下了一大批传世之作。其它还如绩溪金紫孔学世家、歙县汪氏文苑世家,以及众多的建筑、篆刻、藏书、文房等工艺世家。他们一代代子承父志、薪火相传,踵事增华,从而成就了一个个各具特色又自成体系的文化世家,也成就了徽州文化称于天下、历久不衰的内在的学术底蕴。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