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八国联军侵华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海滩的诉说——1895年日本攻占台湾血史钩沉
  • 历代汉字知多少
  • 康乾盛世
  • “礼”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诸藏库
  • 西施下落探源
  • 荆轲刺秦王真相
  • 他为原子弹零时起爆签字——邓稼祥
  • 最新热门    
     
    明朝大太监墓开棺纪实

    的大石箱,有的说它是一个储藏皇帝用品的大石窑,也有人说它是一个大石棺材……

        9月23日,挖掘正式开工。经过一天的挖掘,随着周边粘土的逐步清理,文物的轮廓已完整地显现出来。人们发现,这是一个长约4米、宽约2米、高约2米的长方体汉玉物体。专家们断定,这是一古时高级墓葬,文物为罕见的特大汉白玉石椁。

        9月26日,清土工作结束。此时,一个洁白如初、已埋藏在地下近400年,历史上较为罕见的雕花汉白玉石椁终于浮出人世。而人们只待那开棺一刻,解开埋藏了久远的历史玄妙……

        通观整个石椁,其优质的选材在考古发掘史中实属罕见,而它那精巧的浮雕工艺更以其生动逼真的造型和高超的刀法让人叹服。椁盖长3.7米,宽1.8米,厚0.2米,重量约8吨。当中阳刻(凸出)一行马蹄大小的楷字:“乾清宫牌子尚衣监掌印太监杨公之墓石椁。”从刻字中可断定,这个豪华墓葬的主人是一位明代万历年间的杨姓太监,而且是一位主管“尚衣监”的“掌印”。“尚衣监”是专门服待皇帝用衣用帽、掌造皇袍服冠冕等衣饰的太监,而这位“杨公”则是他们的管理者。应该说,“杨公”是当年宫中的一位大太监。

        刻字还说明,这位杨姓大太监死于1616年,而这个华贵的石椁在1615年就已造成。石椁的左右两面的椁身长3.4米,宽1.8米,厚0.2米,分别由两块拼成。两面图案均等对称,均刻有云纹、仙鹤以及其他花鸟草虫。整个画面线条明快,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整个石椁的雕刻均为浮雕。这些浮雕画面简练生动,流光溢彩,将石椁衬托得雍容华贵,更使它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勘察中,考古人员正在做拓片。做拓片就是把石椁各个平面上的文字和雕刻拓在纸上,以便保留做永久性资料。

        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事先用一种中药按科学的比例熬制成溶液,然后将这些溶液刷在石椁面上,将上等的宣纸平铺在上面,再用鬃刷轻拍,直至宣纸与文字、雕刻凹凸的纹路相吻合。之后,再用特制的工具蘸墨汁往上细细敲打,凸出的部分就被着墨,而凹进的则不能。这样待半小时左右,把宣纸揭下来,各个平面的图案就被印在了宣纸之上。

        太监“死后全身”系民间传说,是说太监死后为保“全身”入土,当年被阉之物不能保留下来,便做假具,有木制、玉制、金制不等,和尸体一起入殓。这仅为传说,正史对此从无记述。出于对学术的尊重,专家们决定考证这一课题。

        9月29日上午,人们千呼万唤的开棺时刻即将到来。

        十几个民工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工具撬动着巨大的椁盖。由于做工精细,椁盖与椁体的连接有精密的榫卯,又加上它本身有8吨重,使得民工们十分吃力。伴随着沉闷的巨石摩擦的声音,椁盖渐渐被掀起一条缝隙……

        半个小时后,民工才将大吊车的两根钢丝绳套住椁盖。当大吊车马达声起时,巨大的石椁盖被徐徐吊离椁体……

        当石椁盖被打开,石椁内在阳光的映衬下幽幽地发出金光,所有在场的人们都以为里面盛满了金银财宝。

        考古人员发现,石椁里面放有一具涂有红漆和金粉的木棺。而向外发射出的金光正是来自木棺上所涂的金粉。

        专家们打开了这华丽的棺盖……

        近400年时光流逝,棺内尸体和衣饰已大量腐烂,但仍能看出此“杨公”身高超过1.7米,下铺毛毯,身裹缎衣,腰缠20块玉片串成的名贵玉带。有人推断,这样好的玉带很可能为皇帝所赐。

        随葬品还有铁蜡钎一件,陶罐一件,“万历通宝”铜钱若干以及一方墓志。

        一般来讲,墓志均记录着死者生平的情况,非常可惜的是,这方用朱砂写的墓志由于年代已久,已无从辩认。

        考察中未发现太监“死后全身”的物证。

        10月5日,近百吨的大石椁运到了海淀区文物管理所院内,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

        大太监“杨公”的名字及生平情况现暂未查实,这位当年风云一时的“掌印”在明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目前尚是一个历史的玄妙……

        这具近百吨的大石椁为名贵的汉白玉材料,每一块轻则几吨,重则10多吨。这些石料产自何地,又怎样运来,“杨公”生前打造这豪华墓室究竟耗费了多少银两……

        石椁、木棺的文字、雕刻及图画玲珑剔透、别具匠心,不知出自何方高手……

        海淀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王晓军说:“针对这些悬念,我们正组织历史学家、美术学家进行详细的考证。”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