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破解轩辕黄帝去世之谜 揭示中华文明起始时间
  • 农业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
  • 敦煌石窟考古又有新发现
  • 安阳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五)李济
  • 安阳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四)
  • 安阳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三)李济
  • 安阳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二)李济
  • 安阳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一)李济
  • 200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二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 200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四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
  • 最新热门    
     
    武威汉代医简为探讨《伤寒论》方药渊源提供了证据


     


      一般认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210年),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进一步运用辨证思维,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法、方、药成套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成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与临床诊断治疗紧密结合的典籍。可惜由于成书的年代久远,岁月沧桑,原本早已佚失,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医书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曾多次出土了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竹简、木牍,这些陆续出土的医药简牍能使我们看到古医籍的原貌,由于它未经后人的改动,因此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医药发展的水平,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实为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史的珍贵资料。如在西北考古发现的《流沙坠简》、《居延汉简》、《敦煌医简》。尤其是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整理之系统,涉及范围之广,在当时而言是空前的。由此也可以推测,汉代以前临床医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今天能见到原本的《伤寒杂病论》的话,很可能也是记载于简牍之上的,内容及文字也会更接近于武威汉代医简,那么,也可将武威汉代医简和《伤寒杂病论》并称为“简牍医学”,或称为祖国医学的“简牍时代”。由于汉及汉以前医集存世甚少,对考证仲景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笔者认为武威汉代医简的出土,对探讨《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一概述。


      关于“伤寒”二字的提出,武威汉代医简简6、7中就有“伤寒逐风方”,简文曰:“治伤寒遂风方:付子三分,蜀椒三分,泽舄五分,乌喙三分,细辛五分,术五分。凡五物皆冶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