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第24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 第34章 谈谈中医急救法
  • 第33章 瘤与癌字的由来
  • 第32章 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 第31章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 第30章 祖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藏医藏药
  • 第29章 最早的中医医学模型——针灸铜人
  • 第28章 中药麻醉的古今
  • 第27章 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 第26章 由青铜器上的洒水图谈起
  • 最新热门    
     
    第23章 井与古代的饮水卫生

    悠久历史。

        我国古代,人们为了维护水井的清洁与用水安全,特在井旁建造井围或井栏,在井口制备井盖。公元2世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井字本写为“井”,其中一个圆点表示汲瓶口,圆点四周表示井围或井栏。宋代沈括在《忘怀录》说到,井旁须做好栏杆井围,经常关锁好,以免虫鼠掉入井里,或被儿童弄脏了井水。所谓"井上设楹,常扃锁之,恐虫鼠坠其间,或为庸人孺子所亵",正是这个意思。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幂防耗损,亦防不洁,古人井故有幂”的记载,幂就是盖的意思。而且,在二千多年前起,我国已有定期进行淘井、修井和清洁井水的措施。《管子》里明确地记载:“当春三月,……抒井易水,所以去滋毒也。”《后汉书·礼仪志》载:“夏至日浚并改水,……可以去温病。”这些措施对于维护井水的卫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井与古代的饮水卫生(二)

        水质的成分,是依水源所在地点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书中说:“轻水所,多秃与瘦人;重水所,多辟人;……。”所谓瘦病,在中医学上主要是指甲状腺肿。据科学实验证明,在饮水与食物中长期缺乏碘质的情况下,往往会引起“单纯性甲状脓肿”的疾病。由于这种病多发生于水源中缺少碘质的高原或山区的居民,所以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长期饮入含有某种过量的化学物或不正常的水之后,易引起身体发生某种畸形或病变,这在现代科学中也得到证明。

        此外,我国人民在几千年前已知水质的清洁程度与所在-地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1世纪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地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否则气、味俱恶,不堪入药、食、茶、酒也。”这是有关水源、水质及其对卫生的影响的更详细论述。

        实践证明,把水煮沸是一种很有效的消毒方法。我国人民很早就有喝开水的良好习惯。宋代庄绰的《鸡肋编》说:“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就是说,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在出门路途中也一定要喝煮开过的水。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几千年以来有饮茶的习惯,而泡茶必须用开水,这样也可说是对饮水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煮沸消毒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