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第24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 第23章 井与古代的饮水卫生
  • 第22章 金针拨障术与古代眼科手术
  • 第21章 鉴真大师与中日医药交流
  • 第20章 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
  • 第19章 从蛀牙谈起
  • 第18章 从小夹板固定谈中医古代的正骨科
  • 第17章 陈自明和《妇人大全良方》
  • 第27章 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 第26章 由青铜器上的洒水图谈起
  • 最新热门    
     
    第16章 病因学上的贡献

    病因学上的贡献(一)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病因证候学著作。在那生产力低下,巫术迷信有一定市场的年代里,要对疾病的原因给予科学的解释,不能不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隋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对某些疾病的原因给予了科学的说明,这在当时世界医学史来说,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诸病源候论》中所记载的“水毒候”,从它所描述的病因、证候及流行情况来看,与现代所知的血吸虫病基本一致。关于本病的流行地区,书中写道“自三吴己东,及南诸山郡山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所指的地区相当于现代的江、浙、太湖一带,与今天所知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相吻合。关于发病的季节,“冬月蛰在土内”,“夏月在水内”,“春秋辄得”,这也与现代血吸虫病的流行季节相一致。至于本病的传染途径,“夏月在水内,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时,仍逐水便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住。”表明当时已认识到这个病是接触水源而得病的。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能达到达样的认识,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记载的“沙蝨候”,与现代医学的“恙虫病”基本一致。书中这样写道,“山内水间有沙蝨”,表明当时已明确到本病在近水地方流行。关于本病的病原!“其虫甚细不可见”,现知恙虫是一种螨,螨体只有0.3-0.5毫米。关于本病的传染途径,“入浴及汲水澡浴,此虫著身,及阴雨日行草间亦著人”,正如我们今日所知的恙虫出土后,即停留在草上或被冲入水中,当动物或人经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