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长安士女
  • 长安之春和节俗
  • 长安之秋和节俗
  • 长安之夏和节俗
  • 蹴鞠、打球
  • 戴竿
  • 弹棋
  • 当垆胡姬
  • 斗鸡
  • 风筝
  • 最新热门    
     
    后宫女性

    女子,是连儒家道德都违背着的。后宫女性有多少人?处于中层的女性尚可统计(一二百人左右),处于下层的宫女就难以统计了。《旧唐书》载: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上元(正月十五)夜,“放宫女数干人看灯,因此多有亡逸者。”数千人放假看灯,占宫女的几分之一?按三分之一算,则宫女人数在万人以上。贞观二年(628年),中书舍人李百药上奏说:“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足见上面推算不差。唐历代帝王,都有“出宫人”之举,如太宗贞观间,前后出宫女三千余人;顺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月出宫女三百人;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六月出宫女“二百车”(按每车坐五人计,共一千人);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出宫女三千人;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二月,出宫女五百余人……从历代帝王所放出的宫女人数上也可以估测后宫宫女人数之众。

        下面是几首“宫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鹤鹅前头不敢言。

        朱庆徐《宫词》

        白发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准拟人看似旧时。

        刘得仁《悲老宫人》

        一望而知所写都是中层甚至上层后宫女性。她们都曾得到君王之宠。而现在则失宠了。壬昌龄诗中的女性显然还很年轻美貌,她希冀再获君王之宠,所持的“团扇”是很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不过有更年轻者正在得宠着,所以她感叹“玉颜不及寒鸦色”;刘得仁诗摄取了一个颇为怪诞的镜头:这位昔日曾得过君王之宠的女性现在已经老了,她现在显然有某种心理“变态",以为满买插花就可以重现逝去的青春。朱庆馀的诗含义更深长。从诗中看,美人不敢言的是宫闹争宠、勾心斗角之事;但是宫闹之中往往是是非丛聚之地,一桩是非不小心就可能牵扯出一件机密甚至-事由,所以不敢言。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自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鸲古行宫》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宫词》

        宫门长闭舞衣闲,略识君王鬓便斑。却羡落花春不管,御沟流得到人家。

        李建勋《宫词》

        一道甘泉接御沟,上皇行处不曾秋。谁言水是无情物,也到宫前咽不流。

        孙翱《宫词》

        前两首五绝都很有名。元稹诗多少带有-兴替的味道,但诗中将“白头宫女”与灼灼红艳的“宫花”相对举,却也很能见出这些垂老宫女身世的悲凉。李建勋、孙翱诗都提到御沟流水,暗含前代发生过的“御沟题诗”的故事,宫女们希望自身也能有御沟题诗与外界联络配得佳偶的意外之事。然而大部分宫女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多数人熬不到“白头”,盛年而死。

        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

        王建《宫人斜》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死时。

        杜牧《宫人冢》

        “宫人斜”就是宫人墓,在禁苑西墙外。有多少红妆少女葬在此!一边载出(死者),一边又载入(生者),侍侯皇帝更衣的宫女人数是不能减少的。

        关于宫女,还是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得最为详尽而沉痛: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荚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繁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自发歌!

        生动地给出了上阳宫人自采择、入宫到一生幽闭别院的痛苦经历。上阳宫在洛阳,以洛阳代长安,是唐人惯用的手法。“大家”是宫中对皇帝的称呼,因为上阳人熬到了六十岁,皇帝给她赐了一个“尚书”(宫中“六部”女官)封号。她的尚书封赐以及她五十年不知时尚变化的装束衣着,都是对不合理制度的强烈讽刺和有力鞭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