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华山
  • 傀儡
  • 秋千
  • 终南山
  • 唐诗中的长安技艺
  • 漫话潼关——古潼关简述
  • 当垆胡姬
  • 斗鸡
  • 风筝
  • 最新热门    
     
    一道发自西安北院的《变法上谕》

    是康、梁专利的什么时髦玩意儿,因为自古迄今本来就是这样;“法积则敝,法敝则更”嘛,用不着那样大惊小怪。但是,尽管变法是为了强国利民;也不能没有一个“度”,那就是三纲五常;因为那是“万世不易之常经”,就像日月星辰运转一样的自然法则、永恒规律,万万不可以变,否则天上人间便要乱套。说白了:任你怎么变也不能触动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或社会基础和精神支柱……真实台词是:不能因为强国利民就动摇我“老佛爷”最高、唯一、绝对的统治权力!

        如果您认同了这个“度”,那么“老佛爷”倒是一贯主张和支持“变法”的,谓予不信
    ,请继续读《上谕》:

        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
    致成此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
    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夫,乃可作后事之师。自戊戌以来,伪辨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
    祸殆更甚于红拳。迄今海外逋逃,尚有以“富有”、“贵为”等票诱人谋逆,更藉“保皇”
    、“保种”之奸言为离间两宫之计。殊不知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
    朕不豫潜谋不轨,朕吁恳皇太后训政,乃拯朕于濒危而锄奸于一旦。买则翦除乱逆,皇太后
    并非不许更新;损益科条,朕何尝概行除旧?执中以御,择善而从,母子一心,臣民共见。
    令者恭承慈命,一意振兴,严禁新旧之名,浑融之足迹。

        为政必先正名,这是孔老夫子的教导。这一大段就是为慈禧太后积极变法正名的。她本
    是戊戌变法的刽子手,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当代变法的守护神呢?《上谕》首先说明,自从逃
    难以来,皇太后已经认识到,目前之所以弄到这步田地,全是多年来的积习积弊、因循粉饰
    捅的大娄子,今天已经到了非切实整顿不可的时候了。其次又说慈禧一贯主张学习洋人,取
    长补短,支持变法,这倒也不算完全胡说。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他们搞“变法自强
    ”的洋务运动,就是基于她的支持或认可才能以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而不至间断;甚至洋务
    派在-上砸了牌子以后也始终位居津要。早些时候“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也是
    由于接受了曾国藩的建议。晚些时候载湉向她介绍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她读后也认为“恳切”;只是叮咛不可操之过急罢了。直到戊戌变法前夕,还是通过庆亲王奕劻征得慈禧“不禁止皇帝办事”的口头承诺后才颁布《明定国是诏》的。只是不久,当她发现一向听话的载湉,竟表露出要“来真个儿的”的动向,如果放手听其发展下去就非架空她不可(“竟敢搞到老娘头上来了!”)的时候,才一下子翻了脸,不容分说地把“百日维新”淹没在血泊之中。只是最后这一段现在不能再提了,歪曲历史必须如此真假参半,有真有假,这才能骗人,才算高手。为了表明太后一贯主张变法和变法的“连续性”,文章在掩耳盗铃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着重指出:①前年的“戊戌变法”并非什么变法,而是”乱法”,跟现在要进行的变法根本就不是一码事;②也没有什么“戊戌政变”,那只是康有为他们乘“朕”“病危(不豫)”阴谋发动“叛乱(潜谋不轨)”,也是“朕”恳求皇太后出面“训政”,并一举平乱,才把“朕”从危险边缘挽救过来的;③朝廷从来没有过什么“维新”、“守旧(顽固厂的分岐,那只不过是“戊戌以来”思想混乱,人们胡诌出来的;“朕”与皇太后在政见方面也从无什么分岐,娘儿俩一直是一个心眼儿,这也是“臣民共见”的嘛。因此,以后谁都不许再提什么“维新”呀、“守旧(顽固)”呀的字眼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谎言都是出于煌煌《上谕》,是以皇上的名义,瞪着眼睛
    对天下臣民说的。这真像一部电视剧里唱的那样:“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谁说不是呢?

        我中国之弊,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支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籍为
    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族相往来,毫无实际;人才以下格相限制,而渐
    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学、制造、
    械器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我往圣
    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
    情面、自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
    、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
    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已,如何而国势始兴,如
    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巳见,通限两个月详悉
    条议以闻。再由朕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这是《变法上谕》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值得细读。其中“我中国之弊…
    …”,文牍主义,压制人才,私、例之害,只学“西艺之皮毛”而未及“西政之本源”等论
    点,都很中肯。特别是“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短短16个字,把变
    法提到了原则高度,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可贵。可见“老
    佛爷”心里还是不糊涂的。

        至于实施变法的步骤,《上谕》指出,要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以
    便集思广益。然后“由朕上禀慈谟,斟酌至善,切实执行”。倒底该变什么,怎么变,完全
    由“老佛爷”一个人定夺,这才是丝毫不能马虎的要害所在。不过,最最重要、最最精彩、
    最最值得玩味的。还是关于“西政之本源”、“西人富强之始基”的表述;原来洋人那一套
    玩意儿不是别的,而正是“我往圣之遗训”!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上谕)第一句话就是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呀!这就叫万变不离其宗,或以不变应万变!

        自幸太原,下诏求言,封章屡见,而今之言者率有两途:一则袭报馆之文章,一则拘书
    生之浅见,更相笑亦更相非,两囿于偏私不化;睹其利未睹其害,一归于窒碍难行。新进讲
    富强,往往自迷始末;迂儒论正学,又往往不达事情。尔中外臣工当鉴斯二者,酌中发论,
    通变达权。务望精详,以俟甄择。

        惟是有治法,尤贵得其人。苟得其人,法敝无难于补救;苟失其人,徒法不能以自行。
    使不分别,人有百短,人有一长,以拘文牵义为率真,以奉行故事为合例,举宜兴宜革之事
    皆坐底于无形之中,而旅进旅退之员遂酿成一不治之疾。欲去此弊,慎始尤在慎终;欲竞其
    功,实心更宜实力。是又改弦更张以后,所当简任贤能,上下交儆者也。

        朕与皇太后久蓄于中,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倘再蹈因循敷衍之故辙,宣言塞
    责,省事偷安,宪典具存,肤不能宥。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上谕》最后部分说的是当前的情况。首先对两宫到达太原(八月十七,9月10日)以
    来一般奏折中两种错误倾向提出批评,要求既明辨本末,又通达时务,酌中发论,务求精详
    。其次强调变法贵在得人,如果仍旧任用一帮“牵文拘义”、“奉行故事”、随大流、说空
    话的官油子,那就还要坏事。最后宣布纪律:在这场“安危强弱全系于斯”的变法中,谁要
    是再敢“空言塞责,省事偷安”,“再蹈因循敷衍之故辙”,那“朕”就可要对他不客气了
    ;说得十分硬气!--不过,天下臣民是否把这些谎话连篇、没有诚意的空话、套话真正当回事,那才是天晓得。

        抄完《上谕》,掩卷三叹。

        时间不等人,今天新中国的宏伟业绩远非100年前的人们所敢想象;也还是时间不等人
    ,今天又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取外国之长,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
    师”。细读100年前的这道《变法上谕》(实话与谎言都有,决心与难处参半),似乎也不
    宜一概以“废话”目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