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洪庆堡杂记
  • 白鹿原掌故
  • 国民市场与游艺市场
  • “炭市”与“菜市”
  • 平安市场的变迁
  • 昔日南院门
  • 北院门今昔
  • 六十年前的西安评剧女伶
  • 六十年前的西安评剧坤伶
  • 三原龙桥龙驮龙
  • 最新热门    
     
    西安茶馆象棋

    宝昌、小货客王顺时,都曾自己买蜡,在茶馆的乌木桌上作通宵之战。有时棋客过多,就分兵到斜对面赵老大茶馆。1982年赵老大整九十岁,对笔者尚能喃喃说拴柱、秘洞和尚轶事,如白头宫女说唐玄宗。老人时而目光兴奋,终于老泪涔涔。

        拴柱因谋生困难,四十年代基本上息影象坛,而1949年春忽又光顾毛家,立下擂台。新老棋迷奔走相告:拴柱出山了!老棋迷渴望重温旧梦,小棋迷图谋识庐山真面,一盘棋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外层的人们看不清棋盘,只能听内层人们的惊呼声、赞叹声、叫绝声:上擂者个个败下阵来。夜幕降临,拴柱亲切地抚摸着那副他玩了半生的枣木棋子,虎将的眼眶湿润了。从此,这位生活愈益困窘的古城第一个象棋冠军下落不明。

        建国之初,笔者还和秦腔青衣泰斗何振中在毛家对垒了几次,但1951年这爿在古城棋史上闪光八十年的老店宣告歇业。原来毛振海(1892年~1971年)年届花甲,其子毛学义参加工作而不再继承此业。可是老棋友们仍不断找进门去,枣本棋子声日日继续,数年后才风流云散。那副现已百二十岁的枣木大棋子,永远是古城车驰马腾的见证。

        仁义茶社与毕铁珊立擂

        “七七事变”以后,我市东北城日见繁荣,国民市场(即今人民市场)东南角,首先出现了专以象棋吸引顾客的仁义茶社。毛家茶馆只有一盘棋,仁义茶社常有十盘上下,有条凳,也有躺椅。茶社主人是河北南宫人刘登章,棋坛通称刘登章茶馆。1942年,棋名震动大河上下的毕铁珊来访,在仁义茶社掀起巨澜!

        毕铁珊生于1900年,籍隶开封,自幼为帽店扎帽圈。他早年曾访问北京,与主盟京华的那健庭、张德魁两位国手争衡。他擅长运炮,或弃炮摧毁士象,或进炮绾锁控制;他更善于用兵,往往一卒突入九宫建功:人称“神炮铁卒”。他在仁义茶社摆下擂台,他的久在西安的弟子阎秀义立于中军帐内,提调一切。王羽屏尊重名手,赶来为毕老挂棋(仁义茶社的挂棋盘,长约一米,宽约八十厘米)。这是省外名手首次来青门立擂,棋手争先报名,观众座无虚席。立擂已约一月,毕氏或弃子抢杀,或稳步推进,击败个个来将,但西安的主将屯兵钟楼以西,毫无备战动静。

        当时曾在毛家茶馆驰骋的高手,多已老迈,我市象坛由新四大金刚执牛耳。他们是在竹笆市街开设王同昌笔墨庄的王新民、家住城隍店经营绒线的卫宝昌以及吴正大、蒋文涛。他们活跃的主阵地在城隍庙山门上,遇有高级棋友则在城隍庙内叶家茶馆接待。此时,毕铁珊立擂而无强敌,未免寂寞,由王羽屏出面疏通,议定由毕氏邀请而不作为攻擂、毕氏委托王羽屏为代表,按传统规矩,向涝巷王新民家送上大红金帖。四大金刚等议定以王新民、卫宝昌赴邀。毕氏又邀了奔走有功的王羽屏。邀请赛海报贴出,全城棋迷轰动。小小茶社无从容纳,临时制做了几个简易挂盘,先发展到市场空屋,摆几条板凳,再发展到市场空地,茶客不得不手托茶壶站着看棋盘挂棋。

        王羽屏首先应邀。他棋路与毕氏近似而功力不及,小巫见大巫,毕氏两局全胜。次日,卫宝昌(1920生,尚健在)出阵。毕氏面对这位邀请来的对手刻意求胜:炮立中宫,双马环进,直横车策应,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二十二岁的古城副帅沉着应付,觑定时机。妙手飞象,隔断红尘,破坏了毕氏河口马的连环。再腾挪车炮,活擒一马而奠定胜局。顿时掌声振动屋瓦,祝贺这位不负众望的后起之秀打破了毕氏来访的不败记录。第二局,毕氏使出看家本领,巧用底炮扳回一局。

        第三天主帅王新民赴邀。王新民(1914年~1987年)十二岁时得七十老翁马玉刚指授,后又拜事薛星三、白云峰。1934年,他年方二十,已获西安青年会大赛魁座。他擅长过宫炮局,棋风雍容大度,旅进旅退,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他方面大耳,梳背头,穿条纺绸衫。一副少经理派头。首局王氏布拿手的过宫炮,局势稳正,毕氏虽竭力谋攻而难越雷池。双方势均力敌成和。次局王以飞象角炮局应毕氏中炮,中局一步软漏,全局溃乱。到了八十年代,笔者就此局询问王老。他说前一天看了毕卫对局,他信心大增,准备谋胜。可是赛前茶馆先请吃饭,一局赛罢又送上灌汤包子、馄饨。茶馆主人谦恭地请他多帮忙,照顾小店生意。这样,他又想谋和,因为即或取胜却要影响毕氏坐擂的茶馆生意,而且对攻又要担风险。在这种攻守不定的情绪中,神志恍惚,误走漏着而不可挽回。

        毕铁珊大摆擂台,形成我市象坛的空前高潮,仁义茶社也倍加兴隆。抗战胜利的1945年,刘登章突发急症去世。1971年,笔者在范家茶馆识拔了青年棋手许长生,久后才知道许就是刘登章的遗腹子。长生1973年在群雄搏斗中获市赛亚军,现为市八中化学教师。

        张家茶社与王羽屏崛起豫陕牌

        由于仁义茶社邀毕铁珊坐擂的成功,茶社设棋风靡一时,原不设棋的设棋,原已设棋的图谋在设棋上另树一帜。当时东北城有两个张家茶馆。一个在游艺市场,主人张扩兴是相声名演员张玉堂(绰号张烧鸡)的哥哥。他邀请就在游艺市场说书的、既是名艺人又是名棋手的牛培德,在茶馆指导,以吸引茶客。另一个在革命公园西墙下,搭着大席棚,有近百张躺椅,天天悬挂大盘表演(这个大盘比仁义茶社的大一倍多)。茶客们躺着品茶,公园苍翠可收眼底,名手表演又近在咫尺。名手光临,茶馆主人回民老张(佚名)必请到尚仁路(今解放路)吃羊肉泡。1943年,这位回民店主兴办了金牌邀请赛,定制金牌一块,鉴于我市名手几全籍隶豫陕两省而定名豫陕牌,奖给冠军,再制锦旗三面,分奖前三名。老张发出大红金帖,遍请新老名手。应邀的有卫宝昌、阎秀义、王羽屏、牛培德、尹正敏、谢惠成、王顺时等棋界俊彦。比赛分三组,采淘汰制,由三组冠军循环赛决夺金牌。

        经抽签,卫宝昌、王羽屏同组。两雄相争,王氏受挫,神情沮丧。宝儿忙于商业,本不拟参加,但由于对毕铁珊的战绩,声望如日中天,茶馆主人必欲借重其声威。此时有意让贤,遂声明弃权让与王氏。三组比赛结果,阎秀义、王羽屏、尹正敏出线。宝儿既退出,阎秀义夺魁呼声最高。阎氏开封人,生于1915年。家庭贫困,目不识丁,独能识车马炮。他师事毕铁珊,与田嘉树(1958年全国赛参加者)、张聘三(1966年全国赛参加者)并称开封“三小”。抗战爆发,阎逃来我市,以拉黄包车生活。他为人爽朗,棋风泼辣,先后手盘盘用中炮,对后手列手炮尤有独到的造诣。建国后他改名守义,现已寿高八十,是古城健在的最老名手。

        三人决赛循环,阎、王都以一胜一和击败尹正敏、阎、王决战的首局,阎以五七炮攻屏风马。他低估了王氏棋艺的提高,弃马进击过急。王氏稳守,再持多子之势逐步反击获胜。次局,阎以顺炮横车力谋对杀。王羽屏双车巡河,不求有功,伺机逼兑,终成和局。至此,西安棋赛上的第一个金牌奖豫陕牌,归于王羽屏。

        王羽屏(1913年~1977年)祖居西大街迎祥观,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孤儿流落东门内的珍珠庵栖身。他卖瓜果、扛包子,尝尽辛酸,后来成为油漆工人。拴柱曾嘲笑他满头的笨水!但他学棋异常刻苦,在老一代棋手中数他重视学习棋谱。他比王新民大一岁,成名却晚十年,大器晚成。他光头,粗布衫、一根旱烟管,棋风如其人,朴素无华,棋路攻守兼备。此后,直至1959年,他称雄西安十八年。1957年、1958年,他蝉联扩大的西北赛区冠军。1958年,他名列全国第九。现在,我正在向国家体委代他申请追认为象棋大师。

        甄家茶社与群雄并起

        继仁义茶社之后,山东虞城人甄起祥(1898年~1979年)及其子甄金昌,在国民市场开设象棋茶社。毕铁珊晚年在这里培养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原籍洛阳的陈友礼(1928年~1971年),年约十八,棋风已如棉里藏针(1957年获市亚军,代表西安参加全国赛)。另一名是原籍北京的满族毕天雄,十六岁时棋力足与-名手周旋,前途未可限量,可惜不满二十岁赴玉楼之召。至于名手长期坐甄家茶社的仍是王羽屏。当时西关名手李鸿钧棋誉直追王氏,常来甄家与王氏争短长。

        1955年,李鸿钧、陈友礼在甄家茶社发起了一次锦标赛。参赛者共同出资定制锦旗三面(冠军旗矩形,第二三名旗三角形),名手纷纷报名。李、陈夺标呼声虽高,但祖居西南城报恩寺街、年二十一岁的张增华,异军突起,连战连捷而摘取桂冠。李、陈意兴阑珊又被老将牛培德拔下亚军旗。这是张增华初露头角,1956年、1958年,他两次参加全国赛,棋力一度仅稍次王羽屏。当前他虽年逾花甲,仍经常出没于茶馆棋摊。

        与甄家茶社同时,象棋茶社林立。如1948年新安商场茶社,贴着红条特聘王羽屏为指导。笔者当时已进入西北大学读书,正是在这里和王氏订为忘年交的。再如1949年7月,莲湖公园梅岭茶社组织了解放后的首次大赛,王羽屏、谢惠成、李鸿钧、牛培德和笔者等参赛。牛培德过关斩将,而且对王羽屏又成胜势。一步软着,使王氏逃生谋和,冠军仍属王氏。

        1959年,王羽屏全国赛铩羽归来,我们深感会棋时间不多,必须夜战提高。有人联系到东六路茶馆,是经特准为火车站一带三轮车工人夜间休息饮茶而开设的。此后有两年多时间,逢周末名手云集于此,经常就一些布局新变、中局弃子等复杂局势,以及排局,共同研究。午夜,有些名手散去,留下的约十人,组织大循环赛。由于棋逢对手,这种循环总要战到星期日傍晚。星期早餐照例在车站前老童家牛肉泡,棋斗并不停息,各台都改为双方蒙目。棋手们一边掰馍,一边口吐炮二平五、马8进7之类的术语,惊动了不少食客。

        从甄家茶社到东六路茶馆,笔者才算踏入棋坛。虽说我自幼爱棋并不时出入茶社,虽说我曾代表西北大学参加1956年首屈市赛,但总还类似旧剧界票友性质。1958年批判文史界的厚古薄今以后,我感到我研究古典文学的专业已无可为,于是基本上把精力时间献给了庄严的象棋事业。1960年,我在《象棋》月刊上发表的《也谈排局修改》《刘克庄“象弈”诗研究》,都或在茶馆修改,或在茶馆定稿。

        从甄家茶社到东六路茶馆,涌现名手十余人。这里仅举冠军,如乾县人韩宗德,1959年在有卫宝昌、张增华的市赛上夺冠。如扬州人汤富华,在1964年我市唯一的一次定级赛中名列甲组冠军(王羽屏、马长安、王岐兴均在其后),如河北清河人马长安,1960年连中三元(碑林区冠军、市冠军、省冠军)。

        茶馆象棋的尾声与展望

        1956年,各级体委领导了棋类,并举办了我国棋史上的首次全国赛,旧时代茶馆对象棋运动的作用,迅速缩小。1961年,西安市棋类运动协会庄严诞生,网罗了棋界精英,大抓训练和竞赛,茶馆的作用更降到最低点。后来仍有两家值得一提的象棋茶社。一家是河南温县人范士文在东八路所开设,盛于六十至七十年代。另一家是西关茶社,当地人李润林(人称老六)开设于“文革”之前,是我市当前仅存的象棋茶馆。两家茶馆,笔者都是座上常客,深感其作用大非昔比。如果谈作用,主要是我们组织活动时,棋手的集散地而已。

        那么,茶馆象棋已面临末路了吗?答案又是否定的。历史螺旋式向前推进。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崭新的比茶馆高级百倍的棋馆即将大放异采。在毛家茶馆西北百余米,在解放市场东南角,一座十层西安文化商贸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大厦总经理杨新安,三年来赞助市象棋队参全国赛、赞助市团体赛、赞助省新闻界“文商大厦杯”赛。他本人自幼热爱象艺,近来经常与强手周旋于枰上,且荣获了文商大厦杯亚军。他将在大厦里设立棋馆,这个计划得到董事长杨志杰的大力支持。市象棋协会将应邀乔迁这座棋馆。棋馆日常接待爱好者,并辟有高级棋室,设备现代化。棋馆承办各种棋赛,举办周末名手擂台,并计划邀请国外名手。协会将在棋馆选拔和训练市代表队,棋馆涌现的男女强手将由协会报体委参全国赛。棋馆不但卖茶,且备有咖啡、饮料、西点。更重要的是棋馆出售国内外棋类书刊。1995年夏,这座棋馆即将面世。

        如果逝去者有知,我深信毛友邻父子将对这座棋馆以手加额。如果逝去者有知,我深信我的前任、市棋协首届主席、交大陈大燮副校长和市棋协副主席钟兆琳、王新民、王诚初,将召开地下主席会议,举起双臂叫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