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西安的清真寺
  • 西安八仙庵
  • 晨钟暮鼓话二楼
  • 华塔寺与关中书院
  • 平安市场的变迁
  • 昔日南院门
  • 北院门今昔
  • 六十年前的西安评剧女伶
  • 六十年前的西安评剧坤伶
  • 西安茶馆象棋
  • 最新热门    
     
    西安的城门

    的都是3个门洞。所有城门上都建有雄伟壮丽的楼观,增大了都城的立体空间。骆宾王的《帝京
    篇》写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行,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可谓写实之笔。

        唐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正月,梁王朱全忠挟迫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这座300多年的都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留守西京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防御上的需要,放弃郭城和宫城,改建皇城;利用原来的3面城墙,与北面宫城的南墙连接起来,建成一座封闭的城堡。改建后的新长安城由于范围缩小——只有唐都的1/16,同时出于防务上的考虑,城门也大大减少了:南面只保留了安上门和含光门的东门洞,西面只保留了顺义门,东面只保留了景风门,北面新开了一座玄武门;其余城门一律封闭。此后,经过五代、宋、金、元,460多年中城垣一直保持韩建所修长安城的老样子。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以后,含光门的东门洞也被封闭。直到清末,西安城东西南北4面各开1门的形制再也没改变过。其所以如此,主要是
    因为西安在都城东移以后,一直是控制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后梁的佑国军、后唐的镇国军、两宋的永兴军路、金代的京兆总管府、蒙古的陕西四川行省和元代的安西路的治所、以至明代的秦王府和清代的陕甘总督行署部设在这里,对于作为城防要害的城门的设置,自然要把防御上的考虑放在首位的缘故。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了在西安城东北隅营建秦王府——王城(后来讹为“皇城”,即今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新城”),把原来的城墙向东、北两面各拓出了约1/3,城垣面积也相应地扩大了约6.3平方公里。扩建后的西安城比唐都的皇城增大了1倍多,可是城门却仍然只有4处:东面的叫长乐门,是原景风门向东推进后另建的新门;西面的叫安定门,即原顺义门;南面的叫永宁门,即原安上门;北面是新开的安远门。这次扩建后的城墙更加高大坚固,4座城门处都筑有3重城墙,上建3座城楼,不仅利于战备,而且气势森严,雄伟壮观。大城楼是建在门洞上部的正楼,高距地平30多米,面宽约40米;两层,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檐下有斗拱,楼下4面有回廓。城门外侧有一个护门小城,叫瓮城;东、西2门的瓮城各有4个门,南门瓮城有东、西、北3门,北门瓮城只有南北2门。瓮城墙上与正楼相对的地方建有箭楼,比正楼约低3米,面宽50多米;内向面的形制跟正楼一样,外向面只有单檐
    、斗拱,檐下楼壁与城墙上下相接成一线,显得更加高峻险绝。箭楼正面有4层箭窗,每层1
    2孔;两侧面各有3层箭窗,每层3孔。瓮城外侧还有一道月形外墙,两端与大城墙相接,叫
    月城,上建谯楼,也叫闸楼;谯楼下面的闸门紧扼护城河上的吊桥桥头,是城防的最前沿阵
    地。

      明初扩建的西安城门,高墙复壁,三楼并峙,与城墙上4隅的角楼、4面近100座堞楼、
    近6000个垛口一起,加上城内的4处坡道、6处马道和城外的护城河,形成一个严密的军事防
    御工程体系。4门中除了北门正楼和南门箭楼,分别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民国15年(1926年)毁于战火外,其余部分至今基本完好,是现存世界最大的古城堡。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在西安城东北隅王城的基础上构筑八旗驻防城——满城,面积占全城1/3以上,西安的东城门成了满城的东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又把东南隅划归汉军驻防区——南城,从而使西安城东半部变成了一个大兵营;辛亥革命以前,西安城区的居民主要集中在西半部,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满城被拆除,西安的东城门得以恢复交通。为了方便居民出入,又开通了“小南门”;相沿了800多年之久的1城4门的古老形制才开始有所改变。“小南门”位于永宁门(南城门)西侧的唐朱雀门遗址与含光门遗址之间,四府街的南口;因为陕西辛亥革命元老井勿幕生前的寓所就在这条街道上,民国27年(1938年)以后正式取名勿幕街,“小南门”也取名勿幕门。勿幕门向北经四府街、琉璃庙街与西大街相通,在民国时期的38年中,一直是沟通城西南隅这一居民最密集地段与郊区的唯一捷径,直到80年代初依然如此。这座便门只有1个不大的券洞,至今完好。

        民国15年(1926年),大革命时期,冯玉祥率领国民军联军由内蒙五原誓师南下,解除了刘镇华的镇嵩军对西安城长达8个月的围困后,仿效莫斯科的红场把王城改为红城,年底前
    后又在红城正东面的大城墙上开辟了中山门。中山门位于长乐门(东城门)北侧1公里,俗
    称“小东门”,由两个并列的券洞组成,北侧的叫东征门,南侧的叫凯旋门;第二年“5·1
    ”冯玉祥率领所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就是由东征门出城的。此后直到50年代中期,由西
    安东去的长途汽车、马车,大多数由中山门出城斜向东北,经十里铺过浐桥、灞桥正式上路。券洞至今也保存完好。

        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军统治时期,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下令在西城墙安定门(西城门)北侧开辟了玉祥门,这是民国时期所开的第三处新城门。玉祥门南距唐安福门遗址约200米,只有1个能容两乘马车并行的券洞,上建瓦房3间供守城士兵居住。玉祥门开辟后,
    城内由城门到老关庙什字一段道路也被改名玉祥路。由于这一带在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是一
    些军事机构的驻地——路南有清代的抚标中营、副中营衙门、抚标校场即南校场旧址,路北有习武园即北校场遗址,民宅不多,所以玉祥门自开辟后长期并未使用。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西安人口骤增,城西北隅逐渐繁荣起来。为了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玉祥门才被正式打开,使西北郊与城区沟通。但是城外仍然是一片荒野,甚至成为处决人犯的刑场。因此,解放前的玉祥门一直被西安人视为不祥之地,“出玉祥门”成了一句犯忌的口头语。直到1959年拓修莲湖路时玉祥门被拆除,扩大为一处约100米宽的豁口;玉祥路也成为莲湖路的西
    段,并延伸到城外环城西路什字。

        民国23年(1934年)冬,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后,又在安远门(北城门)东侧,尚仁路(今解放路)北口正对火车站的北城墙上开通了中正门(解放门)。这是民国时期开通的最后一处新城门,形制与玉祥门相仿。此后,城东北隅新市区的东部近代工业开始发展起来,东大街也逐渐成为西安交通的枢纽。1952年扩建解放门火车站广场时城门被拆除。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西安成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东郊“纺织城”、西郊
    “电工城”、阎良“飞机城”和韩森寨、胡家庙、洪庆、余下等一批工业区,以及南郊文化
    区、北郊铁路枢纽区和物资仓库区都已形成规模。为了适应发展社会经济和建设新型城市所
    必需的交通事业的需要,西安城传统的封闭型城堡式格局才最终被彻底突破了。首先是在保
    持古城风貌的前提下,在东、西、南、北4座城门两侧的大城墙上分别开通了宽约30米的豁
    口,并修筑城门盘道,以便利各种车辆和行人分流进出。同时又在4面的大城墙上开通了7处
    豁口与市区外环路相通。这些豁口,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解放门火车站广场和玉祥门豁口
    外,东城墙上,在东五路东口开通了“新东门”(朝阳门)豁口、向西经西五路、莲湖路直
    通玉祥门,成为横贯古城的最大交通干线——这条干线东通临潼、渭南、三门峡,西通咸阳、宝鸡。南城墙上,在和平路南口开通了和平门豁口,向北经解放门直通火车站,成为纵贯古城的最大交通干线,又在柏树林街南口开通了文昌门豁口,沟通南郊文化区与市内的联系。北城墙上,解放门东侧的尚勤路北口,也开通了1处豁口,以缓解火车站方向客货运输车辆
    流量日趋紧张的状况。

        1982年2月西安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初又被定为全国旅游建设重
    点城市。为了进一步扩展城区内外的交通干线,80年代中期开始,又在南大城墙上和平门东
    侧的建国路南口开通了建国门豁口;勿幕门东侧的大保吉巷南口开通了新的朱雀门,西侧的
    甜水井街南口开通了新的含光门。在北大城墙上,西段的西北三路北口开通了尚武门豁口;
    解放门广场西侧的尚德路北口开通了尚德门豁口。在东大城墙上,中山门门洞两侧的豁口也
    被打开了。近年以来,为了美化城市,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保护明代城墙
    、整治护城河、修建环城公园等环城建设系列工程的施工中,对解放后开通的所有城墙豁口
    也开始进一步整修,用青砖券洞重新连接起来。东、西、南、北四大城门的城楼两侧部已砌
    成3个各宽约6米的券洞;靠近城楼一侧为机动车快行道,其次为慢行道,外侧为非机动车和
    人行道。1993年封顶的东大城墙的朝阳门豁口工程,采用“外古内新”的办法,用钢筋混凝
    士做骨架,外墙用城砖封闭,全长126.5米,共砌5个券洞;中洞宽18米,为机动车快行道
    ,分中线进出;两侧4个券洞各宽7米,分别为机动车慢行道和人行道。整体工程质地坚固,
    外观宏伟,可与4大城门媲美。西大城墙上面与之遥遥相对的玉祥门豁口,也将按这种方式
    接合起来,一旦完工,横贯古城的最大交通干线将更显得恢宏壮丽。南大城墙上开通的豁口
    最多,除了和平门4个券洞早在50年代已经建成外,建国门3个券洞和其它各门4个券洞也都
    于近几年来先后完工。其中只有含光门的情况比较特殊。唐皇城含光门遗址是1984年4月29
    日整修城墙时发现的。为了保护遗址,采取了钢筋混凝框架结构加以支撑,外面包了一层城
    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新开的两个门洞位于遗址紧西侧,也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与一
    般券洞形式不同;将来结合遗址整修和开放参观等设施的施工,还要进一步修建大型券洞。
    北大城墙上尚德门的3个券洞也已经建成;不久,尚勤路豁口和尚武门这两处券洞建成后,
    除了解放门火车站广场外,游人从城内任何一处城门梯道登上城墙,都可以绕城巡视一周。
    南望秦岭叠翠,北眺渭水波光,市内外景物尽收眼底,当今全球独一无二。

        西安城从1400多年前开始的“城阙九重门”的皇皇帝都,到1000多年前开始的1城4门,
    重檐复壁的封闭式军事防御堡垒;到解放后的4面开有12处城门和汽车进出豁口的全国重点
    建设城市;到近年又发展为拥有17处雄伟壮观,新颖别致,进出分流,机动车、非机动车
    与行人分道通行的现代化城门的对外开放城市;1000多年来,西安城门的由多而少,又由少
    而大幅度地增多,在历史的坐标图上,清晰地画出了一条西安——陕西盛衰演变的,扣人心
    弦的曲线。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