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老西安——历史的记忆(1)
  • 何谓“舍利”?
  • 何家村遗宝破解大唐诸谜团(多图)
  • 玄武门与唐朝前期的四次宫廷政变
  • 西安的城门
  • “西京市”始末
  • 回忆首次设立西安市
  • 西安满城沿革
  • 老西安——历史的记忆(4)
  • 老西安——历史的记忆(3)
  • 最新热门    
     
    人才与贞观盛世

    对马周的擢用更带有戏剧性。贞观三年,唐太宗下令让群臣上书言国家-得失,作为武将的常何因不通经学,让寄食的穷书生马周代拟了奏疏。疏言二十余事,递上之后,得到唐太宗的高度赞赏。唐太宗奇怪常何何以能写出这样好的东西,再三追问,常何道出了实情。唐太宗立即下令召见马周,在其未到之前“四度遣使催促”,与其交谈后又马上加以擢用。马周前后为官达二十年之久,唐太宗十分欣赏马周办事敏捷、扎实肯干、性甚慎重的工作作风,后来“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其时,像马周这样起自布衣、擢为卿相者,不胜枚举。诗人卢照邻曾无比兴奋地说:“我之得人,于斯时盛!”由此可见,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惜才、爱才和正确地用才确是重要原因。

      贞观盛世的出现,说明人才是真正的宝贵资源,而如何用好人才更是造就盛世的一个重要条件。统观唐太宗的用人政策及其特点,我们不难得到以下有益的启示:

      首先用人须德才兼备。唐太宗认为,“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兼备,始可任用。”才行兼备是指能力与德行的统一。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讲:“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贞观政要》3)贞观六年,他又对魏征讲:“王者需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竟进。”可见,把好用人关,坚持德行第一,是唐太宗用人的第一原则。在这一点上,唐太宗对许敬宗其人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许敬宗在武德年间就是太宗的入馆之宾,文采超人。他曾在太宗马前草拟诏书,挥笔而就,令许多人叹为观止。但垂三十年之久,他也未获太宗重用。原因何在?正如宋代史臣所说,就是因为许敬宗“才优而行薄故也”。

      其次是以诚待人。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诚实不欺,它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原则。对封建君主而言,诚信既是笼络人心的手段,也是调动内外臣工积极性、造就一支和衷共济的官僚队伍的根本保证。唐太宗颇能以诚待人,他对曹操的诡诈欺人作风深为卑视。在总结隋亡教训时,他认为隋文帝用人多疑,“使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是隋亡的根本原因之一。玄武门之变后,如何对待东宫旧臣,朝中意见不一。当时有许多人持激进态度,主张黜退甚至要斩草除根,但唐太宗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东宫旧臣“引居左右近侍”,使之“心术豁然,无有疑阻”,迅速消解了他们的对立态度,化敌为友,使政局得以迅速稳定下来。

      又次,用人如器,舍短取长也是唐太宗用人的特点。为了调动臣下参议朝政的积极性,唐太宗常常强调:“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他认为,“人之行能,不能兼备”,只有“舍短取长,然后为美”。这种用人之道在贞观时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戴胄不通经史,有人嘲笑他不学无术,但为人正直,办事干练,处繁治剧,众务必举,甚得一时之誉。唐太宗用其所长,让他担任大理少卿。在此任上,戴胄公正执法,不阿权贵,政绩斐然,以致唐太宗都从内心发出“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无忧也”的赞叹。又如房玄龄与杜如晦都被称为贞观名相,但他们两人并未有轰轰烈烈的疆场功业,以致宋代史臣在编修唐史时对他们也颇多微词,其实这正反映了唐太宗用人取其所长的独到之处。如果注意到贞观时期的台阁规模、典章文物多出自于此二人之手,就不会有任何偏见了。

      正是因为唐太宗为政坚持以人为本,广开用人之路,终于创造了贞观盛世,也创造了贞观时代人才济济的历史奇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