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陕西凤翔常青大型周秦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 周公庙18号墓葬疑现盗洞 出土文物需要3个月
  • 周公庙遗址18号墓可疑盗洞神秘消失
  • 周公庙遗址发现先周空心砖
  • 周大墓西侧又现墓群 共192座推断为中型贵族墓
  • 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墓正式发掘
  • 佛教文化研究有新发现 “禅宗七祖”怀让祖籍在安康恒口
  • 考古发现4000年前陕西人住窑洞吃粟米
  • 镇坪惊现僰人悬棺 在陕西境内属首次发现(图)
  • 何家村遗宝破解大唐诸谜团(图)
  • 最新热门    
     
    为历史文化遗产整容

    古代壁画、文化彩绘、建筑彩画的恢复与保护;古代壁画、文物彩绘的无污染无损去尘;古字画的去污、高效揭取;褪色古字画的恢复与保护;古建筑琉璃制品色泽恢复与保护;黄土遗址的防风化保护;古代陶器油漆彩绘增塑与加贴等。

        中心在档案保护方面主要进行褪色、污染、霉变的照片、底片的恢复与保护;电影胶片划痕的修复;蜕变、污染的录音、录像带音质与画面的恢复;纸质档案字迹恢复与保护等。并开展环保形档案防火、防虫、防霉、防酸装盒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中心还将培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陕西师范大学在应用化博士点和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确立相关研究方向,认真培养硕士、博士,先期投入启动资金,用于该中心的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逐步建设独具特色的高水准优势学科,并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及国内文化遗产保护、收藏单位开展科研与技术开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陕西省档案局、陕西省文物局在科研项目立项与经费方面优先支持并向该中心倾斜,并按照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与程序,为该中心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鉴定,确定相应的档案、文物保护工程,加大成果推广力度。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玉虎担任中心主任。陕西省档案局主要负责人认为此举将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标志着陕西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化腐朽为神奇的美丽-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中国的档案大省和文物大省,档案馆藏量位居全国前列,地上地下的国宝级文物数量为全国之冠。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立,应是三方强强联合的结果。解决了档案与文物保护科研领域的一些难题,也使大量珍贵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与专业科技人才奇缺的矛盾迎刃而解。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名校,能够投入巨大财力人力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全国高校中迈出了领先一步。该中心的建设具有前瞻性,能充分整合相关资源,确立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发展先进文物保护科技,相对于历史文化大省陕西省和我国比较落后的文物保护技术来看,中心必将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师大一位负责人介绍了该校与陕西档案局,文物局共建“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的背景,他说,共建该中心是将单纯的文物档案研究过渡到学科专业建设上来,以共建形式促进科学研究。该中心代表课题,由陕西师大与陕西省档案局共同完成的“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的恢复与保护”研究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文物档案保护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中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针对这一课题由来与完成,李玉虎作了详细说明:上世纪90年代初,连串无价文物的彩绘、壁画、饰文等严重褪色;临潼博物馆收藏的唐庆山寺砖质佛教壁画与秦六国宫室外壁画颜色淡灭;凤翔出土的春秋彩陶多数本色不存;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唐墓壁画色泽褪失;汉阳陵出土的彩绘陶俑成灰色;陕北汉代画像石失去本色;从陕北征集的目前仅有的唐代木椟“衣被杂物疏”和在西藏出土的书写有文字的骨头的墨色失去;西岳庙收藏的东汉朱书陶瓶、前秦王猛墓志和东汉彩陶外色面目全非……除了陕西面临如此严峻的文物保护重任外,徐州、洛阳等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严峻的形势下,省文物局1990年委托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这方面的立项研究;同时,陕西师范大学派出了化学、历史、材料科学等专家参加了研究工作。李玉虎带领科研人员开始了攻关。

        1990—1992年,研究人员将部分矿物颜料、植物染料与动物胶溶解混合,进行褪色实验并获得褪色样品。接下来,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些抗氧稳定材料与氟材料,将其分散、溶解在酮溶液中,形成RFC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恢复保护剂。1993年,他们初步研制出恢复保护剂,在对RFC进行了反复改进后,1996年开始对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进行局部恢复保护,并对这一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各种科学测试,通过对春秋一直到明清的文物实例和西安长乐门、唐乾陵彩绘陶俑、唐昭陵韦贵妃墓壁画等恢复保护工程的跟踪调查,证明这一技术不仅可使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恢复其原始的绚丽色彩,还能使这些色彩得到长期保持并有效保护文物。2000年后,科研组利用扫描电镜放大拍照观察、光谱特性研究测试、X衍射与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文物褪色机理、恢复保护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终于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报告与科研技术——RFC恢复保护剂与FCB保护剂。“一块残破的瓦片,上面什么也没有,当涂上一种液体时,立即显现出了上面的纹理与文字,让专家惊喜不已,这些文字与画符就是秦咸阳六国宫的装饰残片的原始图案。该液体就是刚刚通过国家鉴定的文物彩绘保护与复原技术,由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玉虎等人耗时十三年研制而成”,这是《西安日报》记者原建军在2003年9月27日的形象描绘。

        2003年9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省文物局主持召开的“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壁画的恢复与保护”项目鉴定会上,国内文物界的专家认为,这一世界首创的技术对世界文物与文化的深刻认识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它首次从光散射角度得出了文物彩绘、建筑彩画、壁画的颜料、胶料风化的褪色机理,对古代壁画等恢复保护效果理想,具有实用价值。据李玉虎介绍,由于文物不可再生,过去将一技术用于实际时选择的面积都不是很大,那次专家鉴定后,才开始逐步推广应用。

        一位学者的努力

        作为课题带头人的李玉虎是中国档案科技事业的领军人物、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陕西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和陕西省档案局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玉虎说自己始终是不敢懈怠的。从开展科研工作以来,他共研制出16项科研成果,已获得了两次国家发明三等奖、两次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陕西是全国第一文物大省,为秦、汉、唐等盛世的建都之地,因此陕西博物馆吸引着大批游客。有心的李玉虎看到博物馆中的古代壁画、彩绘陶器、木牍、竹简等珍贵文物上的纹饰、图形、色彩、文字已模糊不清,并得知大批上世纪60年代出土的文物由于色彩褪化、文字不清,有关部门苦于看不清图文,至今无法作出详尽的分析报告,一些深入研究也不得不止步。为此,他又萌发了开展对文物保护课题的研究。近十年来,他研究设计了使褪色原始色彩恢复并固色的理论方法,使出土后严重风化、消失殆尽的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壁画、陶器、砖、石雕、玉器、木器上的色彩、文字、图形清晰显示,耐久固色,8年多未发生任何变化。他还在黄土遗址的防风化保护领域研究了一种全新的独特保护方法,解决了其关键问题,经在秦始皇兵马俑坑、半坡遗址上局部应用,效果良好,8年多未发生任何变化。同时,他还开辟了褪色照片、底片、电影胶片的恢复与保护的攻关课题研究,并获实质性突破。

        李玉虎说自己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他深切感到,20多年来他所研究的课题能否传承下去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他在陕西省档案局的支持下,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中心,李玉虎兼任教授,并同时带8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另外,科研中心采用招聘的方法吸纳社会人才。目前,已有11人应聘,他们都是修复档案和文物的专门人才。

        这个中心成立半年来,引起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文物局、档案局及陕西省的密切关注,7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考察了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李玉虎教授向徐冠华汇报了“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的恢复与保护”、“褪变文献字迹恢复与保护”、“褪变的照片、底片、电影胶片的恢复与保护”等科研成果。徐冠华仔细观看了消失殆尽的东汉朱书陶瓶上恢复出的汉隶,模糊不清的唐代木椟上恢复出的唐代行书,完全被霉菌菌落遮盖的解放战争时期的照片上恢复出的清晰影像,无法辨认的延安时期的手稿上恢复出的蓝墨水字迹等10余例恢复保护的文物。徐冠华对该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表示欣慰和肯定,并鼓励该中心科研人员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多做贡献。10月15日,省委副书记张保庆也到该中心检查工作,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给予了肯定,同时希望其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立足创新,服务地方。

        李玉虎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他呼吁,档案工作如何与各地区的文化品牌结合起来,并更多地融入到地区特色的文化领域中去,这应是档案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李玉虎刚刚步入不惑之年,他的双鬓过早地染上白霜,但他奉献给社会的却是累累硕果。他无怨无悔。他的所为,代表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