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石制甲胄坑·秦陵甲胄坑
  • 阿房宫考古发现 挖出战国时期秦上林苑遗迹(图)
  • 唐太宗堂兄墓现长安(图)
  • 《兰亭序》是否伪造的
  • 法门寺的灵异现象
  • 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墓正式发掘
  • 佛教文化研究有新发现 “禅宗七祖”怀让祖籍在安康恒口
  • 为历史文化遗产整容
  • 西安两大古代建筑成功“复原”
  • 商洛发现西周村落遗址 揭示地域遗存文化面貌(图)
  • 最新热门    
     
    谁执掌“共和”年间国政



        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之“共和”元年。这一年(公元前841年),西周镐京的“国人”因不堪厉王的暴政,举行了暴动。结果是厉王被逐于彘(今山西霍县),天子大权由他人执掌。直至共和十四年宣王立。然而,“共和”年间执掌国政者是谁?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两说:一说是周公、召公;一说是共伯和。

      前一说源于《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此“共和”两字,前一字副词,后一字为动词,意谓两公和衷共济,代周王行政。后一说源于《竹书纪年》:“共伯和干(夺)王位”。因共伯和其人代行王政,故而称“共和”。

      延至现代,史学家们的观点仍分为两派。有人认为《史记》说为对。他们认为, 当时“国人”起而暴动,仅限于反抗厉王过度的暴政,本意并非要推翻文武以来的王统,只指望由较厉王仁贤的统治者来代替厉王。当时,周公是宗周的第一家贵族,召公是第二家贵族,并且曾谏阻厉王勿以暴虐弭谤。周、召二公得到国人的拥戴是很自然的,贵族共和在当时实不失为一种适合情势的*制度。再者,根据史籍所载,共伯和是敖侯之子。《史记·卫康叔世空》载:卫黄侯卒,长子共伯余即位,其弟伯和袭杀其兄,夺得卫主之位,此即为卫武公。然而,据《史记》年表,卫敖侯13年,厉王出奔。敖侯28年(前827年),周宣王立。卫敖侯四十二年(前812年)蓝侯卒,共伯和(武公)嗣位,然而此时已是宣王十六年。也就是说,厉王出奔时,敖侯尚在位,共伯和还只是侯国的一个世子,年岁亦小。在嫡长继承制极端严格的西周,岂能轻易一跃而登周天子大位?另外,史书多载共伯和有贤名。如《吕氏春秋·开春论》载:“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又《鲁连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