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黄帝与炎帝之战
  • 黄帝与蚩尤之战
  • 刑天与黄帝之争
  • 黄帝的游历与外人朝贡
  • 黄帝子孙与后世民族
  • 法门寺唐代地宫与4枚佛指舍利
  • 黄帝与中国文化
  • 黄帝出生及出生地
  • 黄帝的生活时代
  • 黄帝的妻室
  • 最新热门    
     
    黄帝与中国-

    注重老百姓的繁衍生息。在当时已经出现农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他以其聪明才智充分认识到,只有挖掘土地的潜力,广耕耘,勤播种,才能使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此,他率领百姓“时播百谷草木”;并淳化火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8)《黄帝内传》、《论语谶》等书对此有明文记载:
        
        黄帝升为天子,地献草木,述耕种之利,因之以广耕种。(9)

        轩(黄帝)知地利,九牧昌教。(10)

        无需详加论证,只要人们看看下面一些资料,便可深知黄帝以德治天下的丰功伟绩:

        黄帝德冠帝位。(11)

        黄帝之初,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警,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一王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耶?令取民萌之上,而四道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师营垒,以灭四帝。向令黄帝若不龙骧虎变,而与俗同道,则其民臣再嫁于四帝矣。(12)

        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13)
       
        黄帝治天下……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早,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14) 
       
        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价市不开,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帝理天下十五年,忧念黎庶之不理,端聪明,进智力,以营百姓。是时,庶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无羡欲之心,邻国相望,鸡犬相望,至老死不相往来。(15)

        (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使九行之士以统万国。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以观天地,以祠万灵,亦为九德之臣。韶令不辟,群臣爱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然沈榆之香,舂杂实为宵,以沈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16)

          耕父推畔,道不拾遗;狗彘吐菽粟,而城郭不闭,人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蓂(上艹,中冂、日,下六)荚屈轶,紫房*(左赤右页)茎,史不废书,海不扬波,山不爱宝。翠黄伏*(左木右宿),兹白恋皂,焦明欢阿,而龙麟扰于阶除。日蟹虹蚓,禺蛄牛蚁,黄神黄爵,白泽解荐,府亡虚日。是以九瀛仰化,诸北贡职,杨裘柜*(上凶下匕),贯匈长股,莫不来庭而依朔。(17)

        不必讳言,上述诸论有不少溢美之辞和诸多附会之处,比如象《轩辕黄帝传》把由孔子提出而经《礼记·礼运》加以具体描绘的大同世界和老子设想的小国寡民之世上推于黄帝之时,显然就是一种比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却不能不承认,这些文献资料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黄帝时代的历史真实。

        黄帝不仅在本部族内行仁义,重德治,而且“圣德光被”(18),慈爱之心和仁义之举波及到周边少数民族,正如《尸子》所说;“四夷之民,有贯胸者,有深目者,有长肱者,黄帝之德尝致之。”

         任贤用能

        黄帝是一个思贤若渴的人。据《帝王世纪》记载,有一天,黄帝为一时找不到精明强干的文武奇才而闷闷不乐,不一会,便不知不觉地做起梦来,他梦见狂风骤起,先是尘垢弥天,道路迷茫,接着一阵大风将满天尘埃一扫而净,只见一个人手执一张需用干钧之力才能拉开的强弓在驱赶着数万只羊。黄帝醒来之后感叹地说道:风是号令,这表示那些治国安民的人,垢字去掉土字旁就是后字。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那个手持千钧之弓的人,力气特别大啊。他能驱赶数万只羊,这也说明他能很好地训练军队。世上难道也有姓力名牧的人?于是,黄帝立即派人到各部落寻找名叫“风后”和“力牧”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在海边一个捕鱼为生的部落里找到名叫风后的人,经过试问,果真是一个具有治国安民之术的贤能之人,黄帝马上任他为相国。不久,派去寻找贤士的人又在北方的沼泽地带找到一个名叫力牧的人,黄帝一试,果然是一个多谋善战的将才,非常精通用兵之道,黄帝很高兴,当即令他为将。
        
        只要是品行端正且富有才能的,都会受到黄帝的重用:

        黄帝七辅,风后受金法,天老受天箓,五圣受道级,知命受纠俗,窥纪受变复,地典受州络,力墨受准,斥州选举,翼佐帝德。(19) 
      
        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其余知名、规纪、地典、力牧、常先、封胡、孔甲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20)    

        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21)    

        尤其是黄帝能够用人所长,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安排在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位置上。比如,沮诵、苍颉博通古今,深谙天文地理,黄帝便以他们为史臣;伶伦通晓音律,黄帝命其作乐;宁封子擅长制作陶器,被黄帝任以陶正之职,马师皇熟悉牲畜身体构造,黄帝命其为牧正……正像《管子》一书所说: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天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可以说,几乎黄帝的每一个部下都身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职位上:

        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命臾*(上艹下区)占星,计苞授规;命羲和占日,尚仪占月车区占风,隶首定数,伶伦造律,大挠正甲子;命容成作盖天,命大容作承云之乐,大卷著之控楬;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命挥作盖弓,夷牟造矢,岐伯作鼓;命邑夷法斗之周旋;命马师皇为牧正,臣胲服牛。乃命沮诵作云书,孔甲为史;命俞附、岐伯、雷公、巫彭、桐君处方;命西陵氏劝蚕稼,命共鼓、化狄作舟车;命竖亥通道路;命风后方割万星。(22)

        正由于黄帝能够任贤用能,故所立“四辅、三公、六卿、三少、二十有四官,凡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而视四民。”(23)人人“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24)《淮南子》的作者曾以力牧等人为例,对因黄帝任贤用能和部下各司其职而取得隆隆治绩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
        
        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域廓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

         嫉恶如仇

        黄帝尽管宽厚仁慈,注重德治,但对那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之人,无论其职位高低,却是严惩不贷。比如;“炎帝欲侵陵诸侯”,黄帝“乃修德治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左豸右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25)又如,南方九黎族首领蚩尤“悯欲无厌”,到处兼并,无恶不作。就在炎帝作乱而被黄帝打败不久,蚩尤又率民侵扰黄帝族。黄帝当即“振兵,教熊罴、貔貅、*(左豸右区)虎,制阵法,设五旗、五麾”,(26)“与蚩尤哉予涿鹿之里,遂擒杀蚩尤。”(27)黄帝在诛灭蚩尤之后,把蚩尤部下中那些善良之人迁徒到富饶的“邹屠之乡”,而把那些嗜杀成性的恶毒之人移居到北方极为寒冷的不毛之地。(28)这也充分显示出黄帝嫉恶如仇、严惩顽凶的思想品德。    
        
        再比如,黄帝时,有一个名叫榆罔的人,“恃神农之后,故争之。黄帝始以雕、鹗、鹰、鹯为旗帜,以熊、罴、*(左豸右区)虎为前驱,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29)打败榆罔之后,黄帝又“北逐獯鬻之戒,诸候有不从之者,帝皆率而征之。凡五十二战,天下大定。”(30)据《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有一次,钟山山神烛龙的儿子鼓与另外一个名叫钦(左丕,右鸟)的天神,合伙把一个名叫葆江(亦名祖江)的天神杀死在昆仑山的东南面。黄帝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他马上派人在于钟山东面的瑶崖杀死鼓和钦*(左丕,右鸟),给葆扛报仇雪恨。又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有一回,蛇身人脸的天神贰负,有个名叫危的臣子,教唆其主人谋杀天神猰貐。黄帝得知之后,立即命人捉来心肠毒辣的危,将其两手反绑,拴在西方的疏属山上,以惩治其罪恶。随后,黄帝又赶快让巫鼓、巫抵,巫阳等巫师拿来不死药救治猰貐,果然被救活了。

        毫无疑问,这些全是神话传说。但是,如果运用一种严谨审慎的历史眼光和客观求实的治史态度对它们加以解剖,在去除其神秘外衣之后,我们不是很能清楚地看到黄帝那种嫉恶如仇、仗义为民的高尚情操!

        注重德治、任贤用能、嫉恶如仇作为黄帝的治世方略,在中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们不仅是适应黄帝时代客观实际状况的有效的治世之法,而且在后世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发挥着积极的现实功用。不是吗?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那些备受人们拥戴的善纳谏言的开明君主和清正廉洁的耿介之士不都是以他们的唯才是举、为民除暴、以德治国的举动在一编青史上留下永不泯灭的英名,从而也都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吗?

        
    注释:

    (1)据《鬻子》:“黄帝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

    (2)《黄帝巾几铭》。

    (3)《吕氏春秋》。

    (4)《商君书。画策》。

    (5)《帝王世纪》。

    (6)《韩诗外传》。

    (7)《河田挺辅佐》。

    (8)《史记·五帝本纪》。

    (9)《黄帝内传》。

    (10)《论语谶》。

    (11)《春秋合诚图》。

    (12)《万机论》。

    (13)《管子》。

    (14)《淮南子》。

    (15)《轩辕黄帝传》。

    (16)《拾遗记》。

    (17)《路史·疏仡纪·黄帝》。

    (18)《宋书·符瑞志》。

    (19)《论语摘辅象》。

    (20)《帝王世纪》。

    (21)《尸子》。

    (22)《路史·疏仡纪·黄帝》。

    (23)《路史·疏仡纪·黄帝》。

    (24)《史记·历书》。

    (25)《史记·五帝本纪》。

    (26)《通志略·器服略·旌旗》。

    (27)《史记·五帝本纪》。

    (28)《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按《轩辕黄帝传》:“既擒蚩尤,乃迁其庶类,善者于邹屠之乡,其恶者以木械之,杀蚩尤于黎山之丘。”两相比较,稍有出人。

    (29)《轩辕黄帝传》。

    (30)《轩辕黄帝传》。
    柏明 李颖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