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其他古史
  • 李自成行宫亟待修缮(图)
  • 唐长安城300余年未改初容
  • 唐长安城的基本格局已经搞清
  • 黄帝的游历与外人朝贡
  • 黄帝子孙与后世民族
  • 黄帝与中国政治
  • 黄帝与中国经济
  • 历史上的黄帝与传说中的黄帝
  • 功利主义的关中文化
  • 姬周之起源与迁移考(二)
  • 最新热门    
     
    古城墙含五时期遗存 唐皇城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图)

    ,夯土层厚约10厘米,城墙顶部的夯土层不太明显。本增补层与第一次增补层间有一接缝,层界明显。 

      城墙断面中所占面积最大的层位是明清时期所建,其在旧城墙体的南北两侧与上部都加筑夯土,并将以前所筑城墙墙体全部包筑于内,此即为西安府城城墙,也就是明清期的城墙。明清城墙的外墙基础与墙面构筑非常有讲究:在城墙的外侧砖基下先掘开坑槽,内以夯土筑实。再从夯筑过的土面向地下挖三条土基槽,土基槽坑内以“三合土”筑实,形成平整的地基。在此地基上于城墙外侧顺墙并行平铺两排花岗岩石条,石条厚0.3米,宽0.36米,两石条并砌后共宽0.7米。两石条以内平砌大砖三层,再于此层石砖上平砌两层砖,从而形成断面长方形的砖石墙基。然后,工匠们从墙基向上砌“三大阶”至城墙墙面。从城外侧计算,自石条上至城墙顶面计99层,每33层收一次,共有“三大阶”。城墙层层向内收缩,自墙基至城顶面收缩约1.98米。三大阶中下阶最宽,中阶次之,上阶最窄,可见城墙设计是非常规范的。明城墙自外侧石条下部起算,上至墙顶地面,计垂直高11.7米。另外99层以上加砌地砖,然后上筑女墙,女墙高1.8米。 

      明清城墙用于筑墙的城砖尺寸一般为长45厘米、宽22.5厘米、厚9.5-10厘米,长宽厚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大约为1:2:4。这种青砖断面色调分为泛青与泛蓝两种,以白灰砌筑,灰层厚度一般在1-1.5厘米左右,粘结牢固,其间可能加有糯米。 

      最后一次对城墙的大修补形成了现代修葺层。 

      唐皇城与唐外廓城规格模式一样 

      含光门一带夹包的是唐代皇城的南墙西段,故有些地段下部还存有未被破坏的皇城基础。从这些宝贵的基础得知,唐皇城墙体基础之作法系古人先于地基平面下掘2米深之双阶坑槽,坑南北两壁皆向内斜下,形成口大底小断面倒梯形的结构。底槽内以层层填土夯实,夯土顶部与地表平齐,然后在其上起墙夯筑,并向中心收分,形成墙体。墙体底部宽10.8米。 

      专家们自地表开始收分处计算,按照城墙底宽10.8米的基数得出的城墙高度、厚度,与考古探测的唐长安外廓城相近,唐长安外廓城地基厚9-12米。因此,唐皇城与外廓城两者可能为同一规格的城墙模式。从地表以上城脚部分观察,未发现唐皇城外侧与内侧有包砌城砖的迹象。 

      考古工作者还基本搞清了唐长安皇城含光门段城墙建筑的结构。皇城墙体为8—10厘米厚的多层夯土筑成,未见包砌城砖。唐皇城地面上墙体断面为梯形,较如今含光门处墙体窄,墙体地面处底宽10.8米,顶部残宽0.75米,现存城墙最大高度约9.3米,大致接近原高度。皇城地下基础部分系在生土中挖出断面形状为上宽下窄两阶基槽,然后内填土,层层夯实至地表平面。该基槽深2米,与城墙底宽接近。唐代皇城地表较明清城地表要低,其高差接近三米。
    原建军 李楠 杨瑜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