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唐宋“驻京办”揭秘:官
唐宋时期“驻京办”揭秘
唐宋时期“驻京办”揭秘
1900年的北京影像:“没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
为什么《西行漫记》没有
解密档案:美国为何没有
曹操生前曾做盗墓贼 死
揭秘钓鱼台国宾馆 为何
毛新宇:这辈子有3个没
最新热门    
 
没有驻京办,清代照样有“跑部钱进”

时间:2010-2-1 11:22:38  来源:不详

财经解史

近日,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的消息传出,社会反应集中在三点:一、支持“撤销令”,南方周末网对撤销驻京办的看法的调查,本月28日上午笔者上网时看到,“支持”数为3086,占96.23%,“反对”数为121,仅占3.77%;二、担忧“名亡实存”,绝大多数的评论文章和网民评论都不相信一纸“撤销令”就能使驻京办真的消失,而是认为其将会换个方式生存;三、不相信撤销驻京办能够制止“跑部钱进”现象,腾讯网做了一个调查,问题是:“撤销驻京办能改变‘跑部钱进’的现状吗?”28日上午笔者上网所见,选“能”的为749票,占9%,选“不能”的为7959票,占91%.

综合上述三点反应,可以发现中国的社会现实颇为尴尬:驻京办助长腐败,已为舆论公认应当撤销,但绝大多数人却相信:即便下发“撤销令”,驻京办仍然会“名亡实存”,“跑部钱进”的现状也不见得会改变。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驻京办当撤,但撤不能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呢?似乎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也许,并不是不能给出答案,实际上大部分人心里都有答案,只是不说罢了。

这种现状,可以说反映了中国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改革困境。这种困境的表达式,是“不改不行,改了也未必行”。这种困境,不只在驻京办问题上存在,在其它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类似情况。这种困境的普遍存在,似乎在印证一个看法,即制度变革如果没有某种质的突破,这种困境永远都摆脱不了。以“跑部钱进”现象来说,这个问题历史上已经想了很多解决办法———包括禁止驻京办,结果还是和腾讯网调查中绝大部分人的看法相似,是“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可远溯汉魏时期的“郡邸”,唐宋时期则有“进奏院”,明清时期这种专门机构不复存在,民国之后重新出现,解放后省级政府设有驻京办,“文革”中被撤销,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恢复,及至近十几年中渐成繁花迷眼之势,负面问题逐渐显露。从历史上看,驻京办起起落落,但“跑部钱进”现象却一直是存在的,从来就未消停过。清代是没有现在意义上的驻京办的,但“跑部钱进”不仅严重,而且也是禁而不止。

清代“跑部钱进”的钱有一个专门名称,叫“部费”。“部费”的总体规模极大。关注现实的晚清学者冯桂芬说,他曾和熟知内情的人议论中央各部衙门办事人员———书吏们的“部费”收入,一致认为光是吏部四个司的书吏每年所得就有大约300万两银子,加上兵部、户部、工部,四部书吏每年所得应该不少于1000万两银子。

冯桂芬和朋友估算了中央的吏、户、兵、工四部办事人员可能得到的“部费”总额,不过中央部门不止上述四部,而且冯桂芬的议论中对“部费”的具体表现也没有细说。道光二年(1822年)御史(相当于监察部的处长)佘文铨向皇帝呈交了一份请求革除“部费”的报告,则把中央六部衙门的“部费”名目交待得比较清楚。

据佘文铨报告中所列,户部管财政,“外省每遇奏销地丁,则向外州县提取奏销部费;报销钱粮,则提取报销部费”;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调补、处分等事务,刑部主管刑名案件,“至调一缺、题一官、请一议叙,及办理刑名案件,皆以部费为词,有打点、照应、招呼、斡旋各名目”;工部主管建筑、工程,兵部主管军需物品的采购和监制、修筑城墙等事宜,所有这些过程都有部费,“河工、军需、城工、赈恤诸务则曰‘讲分头’,所需部费自五六万至三四十万不等”,所谓“讲分头”,大概就是吃回扣的意思。从佘文铨的报告来看,基本上是无“部”不“费”,无事不“费”,要办事就要花钱,不花钱就办不成事。

佘文铨的报告得到道光皇帝的重视,该年十月初九日,道光下了一道上谕,要求严厉禁止“部费”。“通谕各直省督抚查明所属,如有倡为部费名目者,即指名参奏,并根究京中贿托何人,一并从严惩办”,“一切部费名目概行禁革,以除积习而饬官方”。

然而,官场积习并未根除,皇帝的上谕看起来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冯桂芬写文章时已到咸丰、同治年间,距离道光上谕的发出已有大约40年,这时候又来讨论这个问题,可见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看起来更加严重。

道光时期没有驻京办但仍有严重的“跑部钱进”现象,道光朝野都看到了“跑部钱进”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然而改了仍然不行,可见正是陷入了“不改不行,改了也未必行”的困境。这种困境,显然是传统政治智慧无法解决的。

驻京办的存废是一种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绩效并不完全由制度本身所决定,因为驻京办这种制度只是整个制度体系的一小部分,在整个制度体系没有系统变迁的条件下,其绩效是很难评估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制度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