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图说故宫六百年:古代太
于凤至苦等张学良50年:
新中国征婚第一人披露当
丝袜走过70年:改变人类
宋美龄在曼哈顿的最后3
宋美龄在美国最后的30年
中俄60年:我的回忆录
1937年:中山陵区的四昼
1928年:《火烧红莲寺》
1924年:李大钊的苏
最新热门    
 
阎崇年:康熙之所以是千年一帝 在于重视知识分子

时间:2012-4-26 10:15:44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康熙帝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他的博学弘儒,旨在争取士心。康熙帝之所以成为千年一帝,比较重视民心,尤其重视士心,争取名士之心,是一历史经验。

本文摘自:《大故宫》,作者:阎崇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康熙帝的人才选拔政策,使得一年之间,北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对于来京的名士,康熙帝想得很周到。他下令户部每月发放太仓大米,把这些人才供养起来,度过天寒日短的冬天再说。等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初一,正是北京阳春三月的和暖季节,清代第一次,也是最为盛大的一次博学鸿儒科考试,在太和殿和体仁阁隆重举行。

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考试,究竟在哪里举行?有说在太和殿,也有说在体仁阁。《清史稿·彭孙遹[注: 彭孙遹(1631—1700) 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彭孙贻从弟。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得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传》记载:召试太和殿,赐宴体仁阁。当时参加考试的尤侗也记作:“太和殿御试,赐饭体仁阁下。”这是一手材料,应当较为可信。清末的掌故书《瞑庵二识》里则说是先到太和殿行礼,然后去体仁阁答卷和赐宴,可资佐证。所以《清史稿》的两个说法都对:太和殿是举行礼仪地方,抬高考试地位;体仁阁则是答卷和赐宴的地方——太和殿和殿前的体仁阁都算博学鸿儒科考试的场所。

体仁阁是康熙朝博学鸿儒科的考场所在地

康熙朝博学鸿儒科,参加考试143人。考场地点,在体仁阁,环境不错,华丽殿阁,遮挡风沙。考场条件,有桌子可凭写,有椅子可坐着,还为考生提供笔墨等。考场氛围,特地撤去护军监场,消除考生紧张情绪,使其“吟咏自适”。考试题目有两道:一道是赋——《璇玑玉衡赋》;一道是诗,《省耕诗》,五言二十韵。考试时限,也灵活,答完即可出考场,答卷慢的发给蜡烛,最迟可以夜里再交卷。可想而知,各地士子考生经历如此厚待,怕要终身感戴皇恩不尽。考生饭食,答卷中宴会,康熙帝买单。

考生宴会怎样举行呢?据考生施闰章回忆,到了中午,听到宣示:“馆选廷试,例不给馔。嘉尔等学行名儒,优以旷典。”就是皇帝要破格赐宴了。据另一位考生毛奇龄回忆,当时在体仁阁设宴,考生四人一桌,共五十桌,都赐座位。光禄寺[注: 介绍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相关信息古代中央机构名。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武帝时改称光禄勋。]负责准备饭食——先上两道茶和四道时鲜果品,再上十二道菜,都用精致的大碗盛放;主食有四种:馒首、卷子、红绫饼、粉汤(面条),都是面食。大概考虑到考生以南方人居多,又上“白米饭各一大盂”。这让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