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雍正皇帝(7)
  • 《说岳全传》
  • 《夜谭随录》
  • 《说唐演义全传》
  • 吴敬梓
  • 乾隆皇帝(5)
  • 阿桂
  • 乾隆皇帝(3)
  • 乾隆皇帝(4)
  • 乾隆皇帝(1)
  • 最新热门    
     
    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建立及其演变

      历史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共存在过155年。

      议政工大臣会议的出现,显然是受奴隶制末期军事民主合议制的影响,但它在存在的150余年中,其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却有着重大的演变。

      议政制的雏形,早在努尔哈赤创建后全国之时就出现了。伴随着满族历史的发展和军政力量的扩张,亟需研讨和处理日趋复杂的事务,努尔哈赤乃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了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或称议政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并负责初步的鞫间工作,以供贝勒和汗参考。当时议政大臣的地位远在八旗主之下,吸收他们参加议政并处理一些事务,仅是作为一种襄助的力量。

      努尔哈赤死,皇太极嗣位,他有意识地抑裁大贝勒们的权力,并逐步提高议政大臣们的地位,“设八议政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当时奉谕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当然还仅限于满洲贵族,但其爵秩资格已经降低为可以委派贝子级的贵族充任。这显然是为了吸收较低级的贵族参与军国大政以削弱八和硕贝勒的势力,并便于控制。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央辅政机关。

      满洲贵族入关,建立起统一的大清王朝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顺治年间,非满族的范文程、安达礼、宁完我等也先后受命为议政大臣。这样以皇帝亲信关系,并着眼于国事*需要,逐步代替狭隘的氏族血缘关系,有力地扩大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并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