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雍正皇帝(7)
  • 《说岳全传》
  • 《夜谭随录》
  • 《说唐演义全传》
  • 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建立及其演变
  • 乾隆皇帝(5)
  • 阿桂
  • 乾隆皇帝(3)
  • 乾隆皇帝(4)
  • 乾隆皇帝(1)
  • 最新热门    
     
    《大明律》和《大清律》的制定及其特点

    全国统治的需要,于是宣布,沿用明朝的法制,援引《大明律》条款的规定判案。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颁行的《大清律》,实质上不过是《大明律》的修订本。清朝的历代皇帝,虽然结合本身统治需要,对律文条款、事例审定、审判程序手续等作过一些改定,但总的仍未超出“详译明律,参以国制”的范围。两代定制,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法律制度。

      《大明律》与《大清律》都分为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等部分。刑分笞、杖、徒、流、死五等。法定的刑具,有答、杖、讯杖、枷、杻、镣等。法的打击锋芒,都主要指向反抗封建专制统治和破坏封建社会伦常秩序的行为活动,将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定为常赦不原的“十恶”。又有所谓“八议”之条,即规定对某些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及其家族,除犯“十恶”之外的罪过,可以从轻减免,即所谓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公开表明,封建法乃是分身份等级的不平等的法律,对于统治集团内部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其惩罚的尺度是不一样的。

      明清两代的法律都强调以礼入法,巧妙地运用礼和刑两手,将怀柔诱导与血腥镇压结合起来。他们认为礼是防范犯罪于未然,刑是惩处犯罪之已发生。与其片面惩罚,不如多用封建礼教纲纪伦常等进行教化。为此目的,制订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又规定,同居亲属有罪,得互为容隐,意思是,不能因办理一案,而动摇赖以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纲常伦理。为维护阶级和等级关系,规定奴婢不得告发主人,子孙不得告发父兄(十恶除外);告人祖父不得指其子孙为证,弟不得证兄,妻不得证夫,奴婢不得证主人。凡此规定,乍看均似有拘法之嫌,但实际上却是符合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的。


    历史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