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方腊传略(二)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 方腊传略(一)
  • 翰林学士
  • 内侍省
  • 宋代的科举
  • 宋太祖(赵匡胤)
  • 宋高宗(赵构)
  • 赵京娘一片芳心付水流
  • 最新热门    
     
    宋、元海塘的初步发展

      历史

    从五代、两宋到元朝,苏、沪、浙的海塘,有了初步发展。

    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liú流]在杭州候潮门外和通江门外,用“石囤木桩法”构筑海塘。这种方法,编竹为笼,将石块装在竹笼内,码于海滨,堆成海塘,再在塘前塘后打上粗大的木桩加固,还在上面铺上大石。这种新塘,不像土塘那样经不起潮水冲刷,比较坚固,防潮汐的性能较好。但是,石囤塘的竹木容易腐朽,必须经常维修;同时,散装石块缺乏整体性能,无力抵御大潮。人们摸索着加以改进,于是有正式石塘的兴建。

    较早修建正式石塘的是杭州府知府余献卿。他于北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在杭州江岸,建了一条几十里的石塘。正式石塘的建立,在塘工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余塘是壁立式石塘,向海面用条石砌成,整体性较好,远比土塘、石囤塘坚固。但因为向海面壁立,直上直下,受到涌潮冲击时不能分散潮力,所以仍然易被冲毁。

    几年后,即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转运使田瑜、杭州府知府杨偕在余塘的基础上,作较大的改革,在杭州东面的钱塘江岸,建成2000多丈新石塘。它用条石垒砌,高宽各四丈,迎潮面砌石逐层内收,形成底宽顶窄的塘型。塘脚以竹笼装石保护,防止涌潮损坏塘基。背海面衬筑土堤,用以加固石塘和防止咸潮渗漏。可以说,它的结构已经相当进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