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晚清文化政策之调整从 崇儒重道 到“中体西用” |
 |
|
|
文化政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直接体现了统治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意志与利益,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新闻出版等具体文化领域实施意识形态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套制度性规定、原则与要求的总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前清时形成的封建文化的鼎盛与一统被彻底打破,文化凸显出新旧杂陈并由旧向新转变的过渡性特征。这种由单一到复杂的文化发展走向不仅是当时激荡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文化领域的折射,而且也是清政府实施的文化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晚清政府文化政策始终以“崇儒重道”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它亦不断发生演变,衍化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策形态。史学界对于清代文化政策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成果,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化政策的调整内容和嬗变轨迹加以阐释,并将其与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