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甲午战争中的吴大澂
  • 第巴·桑结嘉错杂考
  • 梁启超关于法家思想的讨论
  • 陈寿祺与清嘉道年间闽省学风的演变
  • 梁启超关于中国传统成文法的讨论
  • 章太炎对 本土经验 的强调与早期“西方社会学中国化”
  • 书生典兵——湘军理学家罗泽南的军旅生涯
  • 太后下嫁说新探
  • 论梁启超的社会启蒙思想
  • 穷老投荒尽室迁——清初两次遣戍东北边区的杨碹、杨锡履、杨锡恒父子及其塞外诗
  • 最新热门    
     
    耕凿从今九壤同 ——简论施琅在发展两岸关系方面的重要贡献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进入台湾,驱逐侵占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入侵者,次年二月,收复台湾,以此做为抗清基地。自此,台湾同祖国大陆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郑氏政权与清王朝之间,无论是在交战,还是在和谈,他们之间所代表的台湾同大陆的这种关系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是空前频繁的。但是,如何尽早结束这种对峙局面,实现清王朝统一,促使海峡两岸安定发展,面对这一重大问题,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贡献突出,影响久远,是康熙朝群臣中的典范。

    笔者以为:实现两岸统一本身就是为发展两岸关系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此,施琅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因此,在施琅的一生中,这一年最为辉煌。首先,他亲自督师,取得了澎湖之战的全面胜利;继之,在海不扬波,兵不血刃的景象中,率军进入台湾,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情欢迎,最终以和平方式结束了两岸对峙状态;在有关台湾前途的“弃留之争”的关键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