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07-3-10 10:31:36  来源:不详
种类型。 

孙立平指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从类型上说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它明显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不是本社会内部现代性不断成熟和积的结果,而是对外部现代性挑战的一种自觉的回应。这样,一个后发外生型国能否启动现代化,就直接取决于两个方的情况:一是外部挑战的情形,包括挑战的强度、挑战发生的时间、挑战发生时两种文明的差距;二是对挑战作出回应的条件状况,包括是否能认识到挑战的真正含义,是否具有用启动本国现代化来作出回应的自觉意识,以及是否具备这样做的现实能力。(注:孙立平:《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努力失败原因的动态分析》,《学习与探索》1991年第3期。) 

由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一书认为,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19、20世纪,当西方的示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一种多少是变化的回应方式。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的示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应类型与历史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