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四人帮垮台消息神秘传到
民间家书传递改革讯息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最新热门    
 
清末民间舆论与官府作为之互动关系

时间:2007-3-10 10:31:55  来源:不详
8月6日《申报》。)还有人甚至采取了一些可怜而可笑的措施。如浙江巡抚张曾yáng@①札饬提学司禁止开设体育会,南京有巡警学堂监督竟坚持不给学生发放用于训练的枪械。(注:《浙省议长议绅请酌改饬禁体育事》、《警察总监不敢给枪与学生》,1907年8月25日《时报》。)社会上并有政府饬令各省邮政“凡人民往来私函,必须检视”的传闻,对此,《时报》发表《时评》予以辛辣的讽刺:“吾为朝廷筹所以弭乱者,久之乃得一正本清原之策,敢贡诸当路曰:凡天下士民不许识字,自宰相以至庶人,敢有识一字者死。”(注:《时评》,1907年7月23日《时报》。)封疆大吏不敢接见僚属,这是地方政府的状况。 

  如果说清朝官府上述各项措施主要在于消极防范,那么以下一些举动相对来说就可以算是较为积极的应对了。一是加速进行满汉平权。徐锡麟是坚定的排满革命者,他在供词中明确地宣称:“我只拿定革命宗旨,一旦乘时而起,杀尽满人……我蓄志排满已十余年,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端囗(方)、铁囗(良)、良囗(弼),为汉人复仇,乃竟于杀恩铭后,即被拿获,实难满意。”(注:《皖抚恩新帅被刺七志?巡警会办徐道锡麟供词》,1907年7月17日《申报》。)徐锡麟刺死皖抚恩铭后,社会上不时流传着有满族大吏被刺的消息,满人最感恐惧。“道路传闻,江西之瑞(良),新疆之联(魁),皆遭不测。事之有无,尚在疑似,政府顾皇皇然不可终日。”(注:孙宝xuān@②:《忘山庐日记》下册,第1055页。)满汉矛盾是清末革命兴起的重要原因,也是满族统治者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在清王朝面临危急存亡的关头,统治者不得不关注满汉平权问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召见军机大臣时面谕:“筹议宪政,当先实行满汉平权办法及严禁大员徇私,以立宪政基础,则革命风潮庶几亦可渐息。”(注:《两宫注意满汉平权》,1907年8月6日《申报》。)随后,清廷发布了有关满汉平权的上谕,称“我朝以仁厚开基,迄今二百余年,满汉臣民从无歧视;近来任用大小臣工,即将军、都统,亦不分满汉,均已量材器使。朝廷一秉大公,当为天下所共信。际兹时事多艰,凡我臣民方宜各切忧危,同心挽救,岂可稍存成见,自相分扰,不思联为—气,共保安全。现在满汉畛域,应如何全行化除,著内外各衙门各抒所见,将切实办法妥议具奏,即予施行。”(注:《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3册,第133页。)时人以为,清廷此谕“欲混合满汉,不分畛域。盖鉴于革命党之事也。虽然,党人岂少休哉!”(注:孙宝xuān@②:《忘山庐日记》下册,第1059页。)真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清廷此时实行满汉平权的原由与用心,并对其实际效用深表怀疑。 

  二是加紧进行司法改革。徐锡麟、秋瑾案最受舆论攻击的一个要点就是司法程序问题。当时,正值清政府法制改革的过渡时期。法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与西方近代法制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