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东京审判60周年 中日学
早期防弹衣:二战中日本
侵华日军镜头里的中日空
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
最新热门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时间:2007-3-10 10:55:39  来源:不详
梅岩“商人之道”的重要内容。《齐家论》就是其阐述“俭约”的核心文献,他论“俭约”源自儒学,“子曰:礼,与其奢,宁俭。……首先不忘俭约,则颇为可嘉,”“俭约,乃学者之常事。……若知身份之相应,俭约为常也。”也就是说,“俭约”也是与身份相应的。农人当依农人之“等”,町人须循町人之“等”,要求“不逾等”,否则“过分,皆奢也”。上述均出自《齐家论》上篇,与儒家学说可谓一脉相承。孔子讲:“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梅岩强调俭约时注重与职业身份相应,要求人们知足安分“不逾等”,商人更是如此。《齐家论》下篇记载:“若谓商人之俭约乃琐碎小事,不足以为大道之用,吾以为不然。自上至下,职分虽异,其理则一。得心而行节俭之事时,则家齐、国治、天下平。此焉非大道乎?所谓俭约者,究其实为修身齐家耳。”“俭约”也是士农工商的“共通之理”。他专作《俭约序》,说:“治世之道,俭约为本。盖云节俭事,世人多误为吝啬,非如此也。俭约乃节用财宝,应我之分,无过与不及,舍物费之谓也。因时合法,用之事成,天下治理,安稳太平。……士农工商,各应尽心于己业,行无不自由之仁政,为君谨敬,各衙司位,勤于职守,日夜不怠,是为治世也。”《齐家论》下篇中还说:“私欲虽害世,不知此之味而成险约,皆至吝,为害甚也。吾所言由正直至俭约,则至助人。”这就将“俭约”与“正直”联系起来,“正直乃俭约之本”,又通过“俭约”的修行到达“正直”。而且还区分了险约与吝啬。俭约的基础是仁心,吝啬的基础是欲心,当除私心而怀仁心。他在《语录》卷十中说,“一切忘怀而能守法则为俭约”。通过简单易行的伦理道德修炼,将“正直”、“俭约”作为商人的生存规范和行为准则,即“商人之道”,并推广到社会各行业中要求士农工商遵循与各自的身份相适应的道德伦理。 

  就当时的社会实际来看,幕府曾再三发布俭约令,因此提倡“俭约”特别是要求商人以“正直”、“俭约”自律的主张,也是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的。但一般提倡俭约都是经济的需求,而石门心学将其提高到道德原理的高度。对此,永田广志已经看到,他说:“心学在伦理学上的特点是把俭约提高到道德原理的高度。当然,俭约这个观念是儒教所固有的,而且作为武士和农民的贫困化的对策,也经常强调俭约,所以俭约的说教丝毫也不新奇。然而其他儒者提倡俭约,毋宁说是出于经济上的需要,或者出于受到经济制约的*上的需要。从这一点来说,当然也是一种道德,但在心学则如同中江藤树的‘孝’一样,被提高到根本道德的高度,它的特点就在于此。”[4](P168)。提倡节俭的确是儒学固有的,但众所周知,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中储蓄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经济观念上恐怕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石门心学直至今天都对日本的商业社会有影响,以下还要论述。 

  再来看中国的情形。毋庸讳言,中国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