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944年纽约火车站美军告
1954年烟嘴发明:一次可
儿童节1950—2003:国家
中国最早全国运动会:19
外白渡桥锄奸记:1915年
1960年夏天饥饿的北京:
1948年上海端午赛龙舟彩
1976美国发现猪流感始末
1949年西宁解放:没响一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最新热门    
 
1990年代《美国历史评论》的中国研究

时间:2007-3-10 11:02:15  来源:不详
者大多受个人野心驱使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差别。[2](P615)我们在此还必须将主权 意识与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因为韦利—科恩显然仅仅谈论了中国传统中的主权意识,而 非中国的民族主义。主权意识是相对静态的概念,而民族主义则是捍卫或争取主权的动 态过程。乾隆修复天朝体制的成功由于暂时消除了中国传统主权意识所面临的挑战而延 缓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出现。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近现代民族主义才出现在西方列强对中 国天朝观形成有效冲击的近代,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者对传统主权意识的维护也使中国 民族主义未与欧洲民族主义一样建立于对传统思想的彻底否定基础之上。这种观点既为 韦利—科恩所坚持,也为其他学者所认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历史学家普拉森吉特?杜 阿拉(Prasenjit Duara)就是其中之一。杜阿拉在1997年发表于《美国历史评论》上的 一篇文章中认为,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只是中国人通往普世理想的一 个台阶。杜阿拉特别指出,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主义乃儒家普救论的延续。如此产生 的所谓“救世”民族主义强调世界的精神和道德新生。尽管它从表面上看似乎忽视了中 国的自主权利,但却以推广中国传统思想的方式促进了中国主权的向外延伸。[3](P103 3) 

  杜阿拉文章的更大意义在于代表了《美国历史评论》近十年来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研究 的第二大鲜明特征,即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外延性。但我们应该明确,历史学家不是* 家或者战略家,其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外延性不能等同于某些美国*家所鼓吹的中国 扩张论。杜阿拉相信,中国民族主义的外延性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中国近代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在西方列强日益威胁着中国主权观念的传统根基时发生的。中国民族 主义在此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本能反应,因而具有保守性。然而,在另外一 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护卫者感觉到了西方威胁的确切存在以及中国政府在捍卫天 朝主权观问题上的力不从心,他们想到了利用东方世界遭受西方世界威胁的共同经历, 借反抗西方世界之名重整中国的儒家传统。在这一层面上,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又具有向外输出价值观念的“扩张”性。例如,康有为于1918年在山东成立的“大同会 ”就以“推广儒家价值观”为宗旨。康有为并不反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但他认为国家 存在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没有阶级、性别、文化与民族差异”的“大同”世界。这样 一来,康有为的“大同”意识实际上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存在意义。据信,将“大同”理 想置于国家之上的思想,在孙中山那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据杜阿拉考证,1924年,孙 中山曾在日本的神户发表过一次重要演讲。孙中山在此次演讲中提出了“大亚细亚主义 ”概念,号召亚洲“有色的民族”以共同的文化为纽带团结起来,用中华帝国所体现的 亚洲“王道”对抗西方的“霸道”。[3](P1035,1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