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论元代闽南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客家与晚清民间结社
  • 杜月笙的救济行为浅议(1927-1936)——以《申报》为中心
  • 上海小刀会起义研究综述
  • 最新热门    
     
    晚清时期的圩寨

    晚清咸同年间,清政府以“坚壁清野”政策作为对付太平军和捻军的主要手段,命令各地组织团练和修筑圩寨。于是,安徽、河南、山东、苏北等地广泛兴办团练、修筑圩寨。圩寨的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图景。

     圩寨,又称寨堡、砦堡,作为一种防御设施,古已有之。《礼记·月令》就有乡民入堡御匪的记载。明末李自成起义,因为“城守不如保砦之逸”,福建宁化遂有富户倡议依山筑寨。乡民“编茅筑圜”,寨中房屋“栉比鳞次,俨然如村落”。(李世熊:《寨堡纪》。)变乱加剧后,乡民又在寨内砌马道,增木垛,建城楼,掘陷坑。寨规整肃,远近闻名,颇收防御之效。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明亮、德楞泰、龚景瀚等人均提出较为完备的圩寨修筑方法。针对起义军流动作战的特点,他们建议靠近起义军州县的官员在大的乡村市镇劝导居民修筑土堡,堡的周围要环以深濠,堡中搭盖草棚以便居住;其余较分散的村落根据人口多少,十余村或数十村联为一堡,“以一堡集居民三四万为率”;居住在山村或僻远地方难以合并修堡的,则携带“粮食牛豕什物”移住附近堡中。每堡派“文武干员二三人、绅耆数人”负责寨堡事务, “贼近则更番守御,贼远则出入耕作”。(德楞泰:《筹令民筑堡御贼疏》、龚景瀚:《合州龚刺史坚壁清野议》,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89)。的确,这种集中居住、凭险设守、坚壁清野的方法经嘉庆帝在起义军活跃的地区实行后,极大地遏制了起义军的发展势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白莲教起义的失败。因此,咸丰帝于1852年谕令各省仿照嘉庆年间的方法修筑圩寨。他担心如果只由守土官负责这件事,难免吏胥假手,滋生流弊;而各省公正绅耆既熟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