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 百年前的世界与中国
  • 2001年晚清*史研究的重点与特色
  •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民主*
  • 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
  • 清末川边改革新探
  • 清代的理藩制度
  • 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兼论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调适
  • 50年来的晚清*史研究
  • 最新热门    
     
    从房契看清代北京城区保甲制变迁

    明清时期房地买卖契约文书,一般都详细开列投入买卖对象房的质地、间数、坐落等项。笔者所见清朝初年北京外城房契,坐落项一般为“某城某坊某牌某铺,总甲某某地方”。房契官文书也强调由里甲房牙将契尾发给受业人,里甲房牙在房地交易中承担中介管理的职能。如业主漏税,查出房牙总甲同罪,即所谓“住房人户隐匿不报,查出牙甲一体坐罪”,“托请乞恩者,该坊牙甲人户同罪”。因牙甲责任重大,民间房地交易,办理立契手续,一般都请左邻右舍及总甲、房牙、代书共同作为见证人签字画押。总甲签字画押,表示确认房地交易的合法性,并承担日后发生争执时出面调停的职能,房牙承担评估房价的职能。清朝中后期,京城房契总甲房牙(尤其总甲)签字画押日益减少,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保甲制在北京地区由强化到衰落的过程。

    一  清以前的保甲制

        保甲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家控制基层社会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极至,皇帝高居于庙堂之上,通过督抚州县官员控制地方。督抚大吏品级虽高,但实权有限,“督抚品仪虽与相埒,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1]。直至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督抚权势才增大。县是基层政权单位,知县为“亲民之官”,有所谓“天下之治始乎县”[2]的说法。但是,每县的官员人数有限。以明清为例,县设知县,县的佐贰官,有县丞及主簿,县大事繁之县多至数员,事简之县,不设县丞主簿。各县设教谕、训导各一人,另设典吏若干人,协助知县办事。典吏每县少者五六人,多者十七八人。每县官吏人数有限,包括知县典吏,至多二十余人,即使加上知县出资聘请的师爷幕僚,人数也是有限的,难以有效地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