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 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 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
  • 百年的启迪
  • 《中国历代治国策选粹》晚清部分奏议评析
  •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民主*
  • 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
  • 清末川边改革新探
  • 清代的理藩制度
  • 从房契看清代北京城区保甲制变迁
  • 近代的绅权与官权
  • 最新热门    
     
    梁启超“斥后保皇”与谋救光绪皇帝(1898、9─1900、9)之评析

     “康梁变法”即戊戌维新运动,在过去亦有相当肯定,而于变法失败后康梁的保皇与救皇活动则完全加以否定。近年来,这一时期的资料陆续有所发现,有所整理。本文就梁启超于变法失败逃亡日本至1900年自立军歧异失败这两年左右的保皇与救皇活动略作揭示与揭示。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变革,是涉及*体制的变革,带有革命性,从前,人们把革命仅仅理解作暴力革命。这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变法前,康有为所提要设议郎制度,实具有国会的性质。变法期间,他没有公开提设国会的要求,是根据形势作出的策略选择。他在呈给光绪阅看的《日本变法考》里,仍以很明确的态度论述开国会的重要。足见他仍是以实行立宪政体为目标。所以应当肯定,戊戌维新应当是一场*革命。因为光绪皇帝赞成维新,受维新派拥戴。而西太后周围一大群保守的官僚,其中大部分是谨保禄位的庸臣,西太后本人,善权术但并不很懂*,基本没有近代意识。这样,皇帝、维新派和后党成了革新与保守的两个营垒。他们之间的斗争既是权力之争,也是两种*方向,*体制之争。后党的原则是“祖宗之法不可变”;皇帝与维新派的信条是“变则存,不变则亡”。两者的斗争具有比可调和性。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西太后何以必囚光绪,必杀六君子,必追捕康梁及其余党,直至她身死不肯放弃。

        梁启超初亦不想逃亡,经谭嗣同之劝,经日本友人之劝,始决定避祸以待后图。他在《去国行》一诗中说:“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1]谭嗣同对他说过,“比有行者无以图将来”。[2]所以梁启超逃亡日本,“欲作秦庭七日之哭”,[3]力图说服日本政要出面营救光绪皇帝。

    <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