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铜马帝刘秀 |
|
|
|
历史 刘秀(公元前6一公元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汉朝宗室,东汉王朝的开创者。早年加入绿林农民起义军,在推翻新莽政权的关键性战役——昆阳之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略定河北后,统帅东汉军队,运用正确的战略策略,逐步扫平各割据势力,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 刘秀9岁丧父,依靠叔父刘良生活新莽天风(14—19年)年间,曾游学于长安大学,“受《尚书》,略通大义”。新莽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度“避吏新野”、“卖谷于宛”的刘秀,见“玉莽败亡已兆”,乃与其兄刘绍举兵于春陵,号“青陵兵”,不久并入绿林农民军,成为重要将领。地皇四年(23年)二月,众义军将领拥立刘玄为汉帝,改元“更始”。刘縯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三月,刘秀与王风、王常等攻占昆阳、定陵、团城。五月,在昆阳之战中,刘秀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杰出的指挥才能,率领义军大破王莽主力42万,为推翻新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反莽形势的日益发展,更始政权内部的矛盾亦逐渐激化,威望日增的刘縯、刘秀兄弟受到绿林军内农民将领的猜忌和排斥。在李佚等怂恿下,刘縯及其部将刘稷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正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孤,遂强忍悲痛,主动驰至宛城谢罪,从而不仅躲过了杀身之祸,而且顾全了反莽大局,避免了更姑内部的进一步分裂。新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秀积极争取脱离更始、独立发展的机会。是年十月,刘玄命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头衔,“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从此,刘秀摆脱了更始诸将的直接监控,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 当时河北形势纷繁复杂,各种武装林立,群龙元首,要将这里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