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三国历史
  • 另眼看三国人际关系 诸葛亮放任终害关羽
  • 三国长寿排行榜前五名
  • 三国演义人物字号一览
  • 张郃·文武双全之名将
  • 三国史上十大单骑救主
  • 三国的兵制
  • 三国兵制
  • 三国战争年表
  • 诸葛亮的八阵图
  • 王粲《英雄记》存稿
  • 最新热门    
     
    严颜投降了吗?--- 三国的一个公案

    武将的一流,而且显然是智勇双全的。当代许多三国游戏都因此把严颜的武力和智力设得颇高。)

      原本宣称“宁断头,无降”,但在张飞义气感召下,就束手请降,虽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未可厚非,但我总觉得不是那么光彩。尤其是和《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巴蜀另一大将张任一比,就更会让人怀疑严将军为何得以独享盛名。要知道张任可是至死不降,诸葛亮为全他忠义之名而杀了他。难道李世民和文天祥的忠义观和今人大不相同?如果忠州只出了一个忠臣巴曼子,李世民更可能赐名“巴曼子州”而不是“忠州”了; 何况,还有李世民追认严颜为忠州刺史的说法。而文天祥怎么可能去歌颂一个最终投降的人呢?

      因为很多人都把《三国演义》当正史来读,对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即投降这一点深信不疑。又因为大家心目中不自觉的将蜀汉作为正统,一般都对严颜投降持肯定态度。比如说成语“断头将军”就是因严将军的故事而来,不过在解释时说严将军最终感张飞恩义,才投降。还有不少地方都宣称有严颜墓。不过近来也渐渐有了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严颜经受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我不想深入评论这两种观点,因为它们所依据的或许是虚构的故事。所以我试图通过有限的史料,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我所见的忠州记述严颜的文字在有名的忠县石宝寨。那些文字意思是,张飞义释了严颜,严颜并没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消息传到忠州后自己做了断头将军。我相信这段文字的真实性。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或许觉得严将军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无力回天时都会做类似的选择:或隐居,或-,自绝于人世。更何况严将军心中,有那断头将军巴曼子的忠义身影。巴曼子,这位春秋战国时代小国巴国的将军,为了平定巴国的内乱,请楚国出兵帮忙,答应事成后以三城相谢。事成后巴将军却不同意割让城池,因为巴国的人民不愿做楚国的奴隶。巴将军对来讨城的楚国使者说:“我有一个更贵重的东西,请你拿去酬谢楚王吧。”楚使带回去的,是巴将军的头。传说巴将军自己把头砍下,血喷三丈余高,而身子久久不倒。或说巴曼子有失信义。我却不以为然。谁能说巴将军的头不比三个城池更贵重?如果说巴将军有失信义,那也是舍小义而就大义。事实上,楚王并没有因此兴兵征伐巴国,他只是长叹一声:“如此忠臣,惜不忠于我。”然后以上卿之礼厚葬了他。巴将军就此成了巴蜀永远的英雄,严将军也义无反顾,追随了他。
     
      可是这段文字有什么依据?是不是今人美化严将军?县志上有没有记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没有记录下来?这些都是问题。尤其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太广,没有有力的证据来推翻它,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


    这些疑问在我心里已经有很多年了。直到最近我看了《三国志》里的《蜀志·张飞传》,才觉得严将军没有投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张飞传》对张飞义释严颜一段是这么写的: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 “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这里张飞确实义释了严颜,并很敬重他,“引为宾客”。但从这段文字里看不出严颜投降了,更看不出他号召手下投降,所以张飞才需要“所过战克”。当然张飞对严将军的“引为宾客”,也有可能只是一种变相的软禁。《三国志》在这里对严颜的描绘极为正面,且栩栩如生。对张飞义释严颜的行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说,“有国士之风”。《三国志》里再没有对严颜将军的其他记载。刘璋手下的与严颜同级甚至更低的人投降了刘备后,都获赏赐,很多并受重用,《三国志》都有他们的传,虽然大都较短。如果如《三国演义》所说,严颜真投降了刘备,那么依据他在演义中的事迹来看,他绝对是蜀汉数得着的大将,不可能不入传,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里也应该提到他。

      《三国志》是信史,后来的史书,比如宋代的《资治通鉴》,对张飞义释严颜一段都完全采用了《三国志》的说法。另有一些史书对严颜将军有零星记载,但都不构成对《三国演义》的支持。比如《四川通志》记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庙在墓后。”但这并不说明严颜是蜀汉将军,因为东汉巴郡太守也是汉将军。而且《四川通志》修于清嘉庆年间,甚至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对遥远的三国历史的有些记述,不排除是依据传闻。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指出严颜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当然巴中和忠州相隔并不远, 这个记载有可能是真实的,而在严颜故里忠州乌杨区将军村的将军墓则可能是衣冠冢。

    考虑到《三国志》,《资治通鉴》,李世民和文天祥都比《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早很多而且更令人信服,《三国志》又是写于三国刚过的晋代,以及严颜将军不投降的更合理性,我们可以基本肯定,严颜将军并没有投降,他确实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严颜将军壮烈的言行,正代表了巴蜀英雄不屈的气节,所以他才被后世推崇。与张任等相比,严颜何以能独享盛名呢?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游历忠州,分别写下了一首《忠州·严颜碑》, 对此给出了清楚的解释:

    苏轼诗: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苏辙诗: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斫头徐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诗人兄弟生于四川,他们对严颜的事迹了然于胸,对严颜是万分敬佩。苏东坡,这位“历史上最潇洒的文人”,还对刘备和诸葛亮攻打刘璋的行为极为反感。这两首诗不仅是严颜没有投降的一个佐证,而且阐明了严颜比其他许多烈士更了不起的原因。“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如此的严将军,岂会投降? 如此的严将军,又岂能不名垂千古?


     作者后记:本人是忠州人,不研究文史,文笔粗陋,写出此文是试图澄清历史。 欢迎作文字润色及史料补充。 因为不方便查各类纸质资料,我依据的主要是网络资料。《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网上都有全本。两苏的诗词作于他们游历忠州期间。苏氏兄弟从家中出发,游历了川江沿岸许多古迹,对三国人物多有品评。
    另外一个话题是严颜的武功。在《三国演义》里他的武功是极高的,大致是五虎将这等超一流以下的一流武将,而且显然是智勇双全的。然而《三国志》里并无记载。不过既然他是一方大员,又这么义烈,能折服张飞,武功应该不弱。因为与讨论的问题关系较小,文中没深入探讨。

    本文的观点应该是新的。它当然可能是错的,因为我注意到几乎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严颜最终是投降了。比如杜鸿的《忠州》以及重庆市本地的许多文史介绍。但是如文中所述,这样确实有不合逻辑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搞清楚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