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宋朝时候,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进一步发展。顺应专制统治的需要,当时的邮驿也趋向军事化,各种制度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首先,管理邮驿事务的中央机构由兵部来掌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的配备等等。同时管理邮驿的还有枢密院,它的管理范围是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等等。这两个机构互相制约,不得擅自专权。这种处置办法和宋朝对军队将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范太史集》卷二十六)的防范的意义是一致的。其次,北宋实行以兵卒代替百姓为邮递人员的办法,把传递书信的机构完全按军事编制。这一变化的发生是由于宋朝时候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严峻的形势迫使宋朝政府不得不把通信中军事内容视为头等大事。
两宋时,邮件文书的递送,和过往官员投宿的馆驿,从职能上完全分开。馆驿已演变为单纯的政府招待所。宋人王应麟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者谓之邸;邮骑传递之馆,在四方者谓之驿”(王应麟《玉海》),仅仅作为来往官员和使者中途停留休息的地方。而传递政府公文和书信的机构,另有名目,总称为“递”,又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
递有“递夫”,又称为“铺兵”,一般由地方上的“厢兵”充任,是传递文书的主要人员。邮置人员由民改为兵,这是从北宋初年就开始的。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就下令“诏诸道邮传以军卒递”(《宋史·太祖纪》),其后遂为定制。当时人王栐曾就此措施评论说:
< 1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