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帝王丧葬 宋朝 |
|
|
|
历史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 取后周政权,建立了皇权高度集中的北宋。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代初的制度 ,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 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由于这个原因,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 唐代后妃从高祖李渊开始,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而宋代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 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后陵建筑与帝陵相同,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 号"保泰"外,其他后陵都没有陵号。 巩县宋陵的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 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 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宋代建造陵墓 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的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 利的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丙壬方位(北方偏西的方位)。由于北宋 营建帝陵时间短促,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 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二百多。 北宋巩县八陵 巩县由北宋八陵。巩县在河南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少室,北临黄河天险,蜿蜒阻 隔,东为巍峨挺拔、群山绵谒的青龙山,洛水东西横贯全县,自古以来就北风水先生 < 1 > < 2 > |
|
|
|